《三上轿》——二次上轿——关灵凤(1982北京舞台版录音 )

《三上轿》——二次上轿——关灵凤(1982北京舞台版录音 )

00:00
16:21

第二次上轿:与公婆话别唱段及唱词

崔金定唱:

二公婆哭一声为心如刀扎呀!(媒婆、傧相催轿)

二公婆莫啼哭草堂坐下,把儿媳的肺腑言细听根芽。

遭不幸恁的儿他把那世下啊,撇下了年迈的二老爹妈,

撇下了结发的崔氏女,撇下了啊,不满周岁的小小娇娃。

张丙仁仗着他的父官高势大,杀人夫夺人妻目无王法。

倘若是不允亲他岂肯作罢,狠心贼他定要害咱全家。

无奈何假意儿把亲允下,我岂能啊从贼子享受荣华?

上轿去儿暗带钢刀一把,过府去我定要把贼子刺杀。

但愿我将恶霸一刀刺杀,也不负与你儿自幼结发,

我若是死在贼人府下,恁千万把儿尸搬回咱家。

与恁屈死的儿子俺殡埋一处,也不亏我舍身拼命替夫报仇血染黄沙啊!

婆婆唱:

见儿媳身怀钢刀上轿去,要为我儿报冤屈。

手拉佬佬跪在地,拜一拜视死如归、杀身取义,我那刚强节烈的贤德儿媳。

天哪!苍天你不睁眼,你不看俺李门的血海深冤。

要死咱婆媳一处死,我怎忍心把你送往那虎口里边?

崔金定唱:

俺举家骨肉亲难分难舍,怕只怕我一走他二老也不能活,

我只得掰开揉碎把二老劝说。

崔氏女一阵阵我泪如——

一阵阵我泪梭梭,崔氏女一阵阵我泪梭梭。

哭一声我的老公爹,再叫一声我的老婆婆,孩儿我有话细向恁说。

咱好比那飞蛾扑上灯头火,又好比那个水中的鱼儿进来网罗。

鸟在笼中难展翅啊,马陷到那个沙滩里是寸步难挪呀。

咱李门无钱无势无人把官做,更无那沾亲带故在朝阁。

衙门前咱也告过状,不传被告把原告捉。

我的老公爹,可怜你白发老人上了绳索。

张丙仁他的父高官做,门下的弟子满朝阁。

河南一百单八县,九州八府都有瓜葛,

咱有理可往哪里去说(此句重复一次)。

至如今儿媳我若不把轿上,我的二老公婆呀,张丙仁他心狠手辣诡计多,

怕只怕今后还要起风波,不孝的儿媳我连累公婆。

自古常言这寡妇门前的是非多,俺本是少年夫妻恩情重,好似那牛郎织女渡银河。

我若是不把夫仇来报,我怎能对得起李郎,

山盟海誓,海誓山盟,天地桌前俺曾把头来磕啊。

人生自古谁无死,倒不如清白留与后人说。

还望恁二公婆成全我,疼我亲我的二老公婆。

我的二老公婆呀,儿媳我给恁把头来磕。

咱举家好比一盘火(此句重复一遍),张丙仁端着水盆泼,

一盆火被水泼,水泼这火灭,这怎能着?

与公婆讲不尽离别话——

(媒婆、傧相又一次催轿)

与公婆讲不尽离别话,那媒婆不住来催我。

别公爹与婆婆满腹怨恨难再说,贼府人逼我把轿坐。

崔氏女哭哭啼啼难把这脚步挪,无计奈何,上轿如同上绳索。


以下内容转载自洛阳唐小宝,特别感谢老先生为豫剧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灵凤1952年从西安狮吼剧团结业来到开封和平戏院唱戏,就名震古城。我记得当年在相国寺北边街头最显眼的地方,张贴有三张大红纸,每张红纸只写一个烫金字的戏报上,书写着關靈鳳三个大字(当时使用的还是繁体字),笔划之多空前绝后,基本呈左右对称结构,让我细数了这三个字的笔画,恐怕是笔画最多的名字,给我印象深刻:规规矩矩,端端正正。

我看她的第一出戏是《雷峰塔》,垫戏唱完后,台上桌椅铺设照例全换上主角的,桌前帏幔上方赫然绣有“關靈鳳”三个醒目大字,从此我便成为关灵凤的崇拜者(拿今天话说叫粉丝),看过她不少戏,也为她写过十多篇博文介绍她演出的戏。

在关灵凤成名不久,听说她的视力不好,当年她正处豆蔻年华,怎么也想不到她只有零点零几的视力。直到80年代初,才从报纸报导中知道,她十九岁就患有眼疾,之后就几乎失明,全靠一点微弱的视力,活动在不大的舞台上。武打戏不能演了,一些靠表演,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的戏也不能演了,只能演一些唱功戏,无疑缩小了她的舞台表演空间,使她的艺术发展受阻。她怎样坚持演出呢?据说她演出时,特意为她在台中心地面上舖一张白布,为她指明表演的区域;在边幕旁也要挂上一盏红色灯泡,为她指明下场的方向。我深深被感染了,一位视力几乎为零的演员,靠什么力量,竟数十年报一直坚守在舞台上?我从内心尊敬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那时我不禁想起了她登台的时看到的“關靈鳳”三个大字,是何等之端庄厚重,是何等之堂堂正正!不正是她戏德人品的真实写照吗?

(一)关灵凤与《三上轿》

关灵凤的《三上轿》我是没有看过的,只看过一个不太出名演员刘菊琴的《三上轿》,不过使我那时就知道这出戏的剧情,是一出描写贫家弱女子只身报仇除暴的壮烈悲剧:崔金定因貌美被“官二代”张丙仁看中,将其丈夫毒死,告状却使公爹又身陷囹圄。恶霸逼亲,花轿临门,崔金定身怀利刃与夫君祭奠离别,与公爹、婆母话别,最后又与幼子及四方邻居话别,因此是为《三上轿》也。结局很壮烈,也很凄惨,崔金定洞房内将张丙仁刺杀后,自刎身亡。

这出戏是关灵凤的义母、恩师陈素真先生的成名作。关灵凤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在西安狮吼剧团学戏时,就跟陈素真学唱这出戏。据她本人讲,开始恩师只教她几句戏,等学会了才接着教她后面几句。你可以推算一下,关灵凤学会《三上轿》全部唱段要用多少时间?这出戏也使关灵凤终身受益,在陈派众多弟子中,她深得陈派艺术的真谛,比如说,连“波颤音也学得最像,甚至还有所发展。

直到1981年,关灵凤和丈夫兼戏曲编导霍林先生,重新对剧本进行了整理改编,并投入重排陈派名剧《三上轿》工作。关灵凤除了继承发扬老师、义母陈素真的陈派风格外,又改革创新,大胆运用真假声的结合,在唱法上以情带声,富于韵味,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出戏中,关灵凤把豫剧陈派中那些最难掌握的波颤音含韵三起腔用气共鸣等方面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流畅自然,从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当年在开封有着1700多座位的“大众剧场”,隆重上演“祥符调陈派代表作《三上轿》,连演47场,场场爆满。

1982年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中国大地的时候,关灵凤率领开封市豫剧团赴首都北京公演了豫剧陈派代表作《三上轿》,一举震动京华。首都各大新闻媒体发表消息后,承担此次演出的长安大戏院一下子空前热闹起来,预先安排好的几场戏票很快兜售一空,许多没有买到票的人打电话、找门路、托熟人,非要亲眼看一看被誉为“豫剧中的‘苦菜花’”、“双目失明的‘陈派’传人”关灵凤的英姿……首都长安大戏院的帷幕终于拉开了,已经50岁的关灵凤走上舞台,宝刀不老,用她那仍然是金嗓钢喉祥符调唱腔,气力充沛、响堂而又挂味地连唱200多句而游刃有余,博得了满堂喝彩,征服了台下数不清的首都观众……

陈派弟子中演祥符调《三上轿》全剧者,目前只有关灵凤一人。同时,在关灵凤诸多的拿手戏中,唯《三上轿》唱得最好,最能代表陈派,也最能代表祥符调的作品。有网友说,她的《三上轿》唱腔是正宗的祥符调,用正宗”两字放在前面,丝毫不为过。

在戏中,关灵凤唱的那段崔氏女三次上轿时那200多句唱段,可谓是豫剧中的极品。她眼睛虽看不见,但在不大的舞台上,凭借她的金嗓钢喉非凡的演唱功力,一口气唱了近一个小时,用她的声音感染观众,唱得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如泣如诉,酣畅淋漓,让人心醉,把崔氏女临上轿前生死离别的情感,宣泄得极其到位,至今听来仍有音韵绕梁之感。另外,其唱段难度极大,非常不好掌握,用行话说是非常“吃工”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潮音

    感谢主播分享!最喜欢关灵凤老师的《三上轿》,深得陈派真味!尤其是这一段,较陈大师老版的“崔家女一阵阵泪如梭”有所调整,词句上更加讲究工整!祝愿关老师健康长寿,多为陈派培养优秀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