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防线”尤可贵
文/陈思炳
《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泾州刺史段秀实要赴京任司农卿了,临行前再三叮嘱家人:“途径岐州,若将军朱泚送物,断然不可收。”到了岐州,果然朱泚送来粗绫三百匹,家人谢辞再三,不成,只得收下。段秀实知道后,怒斥家人:“我终究不能让他人之物玷污我的府第”,下令家人把三百匹粗绫高悬公堂梁上。一则明己心迹,二则警示家人。此后,再有人送礼行贿,家人便有悬梁的馈赠给挡回去。另有《明通纪》载,监察御史周新的属下送给他几只烤得焦黄细嫩的鹅,在他的指使下,家人把鹅肉悬于室前,以后凡有送礼的,便让人仰观悬鹅。自此,再没人给他送礼物了。这两则拒贿之事的成功,虽然主要在于段秀实、周新态度的坚决,但与他们家中设“岗”的拒贿之道密不可分。倘若没有家人的配合,家人是贪贿之辈,段、周的态度再坚决,怕也难以成功地拒贿。
“家庭防线”是官员拒贿防贪的第一道“岗”。报载,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四川省广安市交警支队长刘顺才,能在交警领导岗位上,清廉从警,几十年如一日,刘顺才的“家庭防线”功不可没。
第一道“防线”是“提醒”。1994年,刘顺才刚走上岳池县交警大队长的岗位,父亲刘老汉就来到儿子家,告诫儿子:“你是老百姓出身,当官要为老百姓,工作要硬气,千万不能贪。”老父亲的提醒,是儿子任职后接受的第一次“廉政谈话”,刘顺才一直牢记在心。
第二道“防线”是“盘查”。有年春节,不抽烟的刘顺才回家看望老父亲,顺便给父亲买了一瓶全兴酒和一包玉溪烟,父亲看到酒和烟,便问价格,儿子如实相告:“烟25元一包,酒130元一瓶。”一向节俭的父亲睁大了眼睛,他不信任地问儿子:“是别人送的?”“不是,是我在县城买的。”“哪个地方买的?”“财政局门口那个烟酒店买的。”父亲仍不放心,第二天,硬是找到了刘顺才买烟酒的小店,进行了核实,并将那包烟和那瓶酒兑换了一些更便宜的年货和生活用品。
第三道“防线”是守好“廉洁门”。刘顺才的妻子在家中时常接待来找刘顺才说情办事的人,她一方面热情接待客人,一方面对“有求”的客人送来的礼品、礼金坚拒不收,有时客人走后才发现的,就上门退还。正因为有这样的“家庭防线”,为刘顺才挡住侵蚀,一尘不染,在领导岗位上说话硬气,管人服气。
拒贿防变,清正廉洁,不仅要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自律,还需要家人的配合,有一道“家庭防线”。事实上,许多被贿赂的糖弹所击倒的人,倒不是他们不接受前者的监督,而是由于家规不严,家有贪父、贪妻或贪子。贪父的熏染,贪妻的耳边风,贪子的索要,使贿赂在家庭里来者不拒,畅行无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走进监狱,与他儿子刘德成关系极大,因他百分之九十七的贿金是儿子背后收的,可以说,家风不正,也是刘铁男走向腐败的助推器。
当然,反腐防线的主将还是领导干部自身,只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意识,才能听得进“提醒”,经得住“盘查”,守得牢“后门”,才能有“邪风吹不进,百毒难侵身”的定力。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丁艳
主播:周默涵
剪辑:方方 |审听:江淮杂志 王卓
编辑:陈珺 小果| 复核: 丁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