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是个居高临下的战胜者,孙皓是个垂头丧气的俘虏。然而回到洛阳,王濬却过得很憋屈,每天在焦虑烦躁中度过;孙皓没心没肺,反而过得逍遥自在,喝酒玩乐,潇洒得很。
灭吴主要的三大统帅是王濬、杜预、王浑。杜预、王浑各管中游、下游,自扫门前雪。王濬的水军却要长途跋涉,从成都到建业,沿着长江横越西东。按照规矩,在荆州境内,王濬受杜预节制;到了下游,受王浑节制。
59岁的杜预很尊重这个比他大16岁的王老将军,对手下将领一个个打了招呼:王濬来了,你们都要听他的,不要摆谱。
因此王濬经过荆州时一帆风顺,谈笑越过万重山。
然而到了下游,王浑却很夹生,引发了“二王”之争。争论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东吴那个鲜艳硕大、令人垂涎的成熟桃子,到底让谁先摘?
对于王浑来说,他满腔愤恨,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第一,是忌恨。东吴的中央军是他消灭的,自己又是安东将军(属三品),比龙骧将军(属于杂牌)的王濬地位高。孙皓却到王濬处投降,让王浑情何以堪。
第二,是悔恨。从距离来讲,他离建业最近,王濬千里之外,居然跑在他前面。
王浑消灭东吴主力后,屯兵江北,然而他得了恐惧症。如同买彩票多年,突然得知中了大奖,腿会发抖,头会眩晕,这是梦是真?不敢相信富贵近在咫尺。去兑奖处的路上,他犹豫了,害怕荣华富贵成一场春梦。他就在江边等待王濬的大军,两个人一起去拿大奖,胆子就大多了。
手下的人劝他:快醒醒吧,王濬到了,哪会听你的,肯定疯了一样的奔着去抢头功。
王浑想:我比他官大,凭什么不听我的。
等到王濬逼近建业时,王浑派人通知王濬,到营中议事。王濬望着依稀可见的东吴皇宫,早已心潮澎湃,热泪上涌。他已75岁了,还能活几年?实现这个一生的梦想,死,也值了。于是只给了王浑一个绝尘而去的背影。
等到接受孙皓投降,一时风光无限。但激情过后,多年的精神动力随江水而去,王濬慢慢冷静下来,明白铸成大错。赶紧将孙皓押送到王浑处,并把首功让给他。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裂痕已难以弥补。
王浑写了一封奏折向晋武帝司马炎告状,说王濬不受他的调遣。王浑和司马炎是亲家,王浑的儿子娶了司马炎的女儿,所以他才这么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臣们见风使舵,对立大功的都怀恨在心,大多成了王浑的同盟军,对王濬的指责遍布京城。
而且大家形成了思维定式:灭蜀的两大功臣,钟会、邓艾在蜀时就被诛杀;灭吴的功臣当然也不应该有好下场。
等到王濬回到洛阳,才发现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礼炮,是雪片般的弹劾,罪名多是莫须有,要被交付廷尉。司马炎还是比较清醒和仁厚的,处理方法很简明,痛批了王濬的不守规矩,然后把“二王”全部升官。当时廷尉刘颂给两个人定功,以王浑为上,王濬为中。武帝看到后大怒,降了刘颂的职。最后王浑升为征东大将军(二品),王濬为辅国大将军(三品),但实际待遇已与王浑相近。只是爵位上稍次,王浑为公,王濬封侯。
司马炎用心良苦,然而王濬始终愤愤不平,因为受王浑一派人的压制,还是常被告状。每次见到晋武帝时,王濬总要陈说自己征伐的劳苦,称自己被诬告,说到激动处,拂袖而去,都不向晋武帝打招呼。
晋武帝每次都宽容这位年老的将军。
王濬的好朋友范通主动登门,说:你的功劳是很大的,但还不完美。
王濬问:你是什么意思?
范通说:你凯旋后,应当悄悄地回到家,再不提平吴的事。如果有人问您,您就说,这都是皇上的英明决策、诸将的努力,与我有什么关系啊。
王濬说:我又不是争功,但要把这个理掰掰清楚。当年邓艾就是无从辩白,才遭惨死。
范通说:你一定要争这口气,那让王浑怎么下台?不是给皇上难堪吗?
王濬突然惊醒,从此沉默寡言,绝口不提平吴之功。当他平静下来,喧嚣退去,才发现其实很多人是站在他一边的,为他申冤。
武帝对他更加宠信,不久又升了他的官。王濬此后紧闭大门,少问政事,纵情享乐,生活极度奢华。几年后平静死去,终年80岁。
孙皓被押到洛阳后,晋武帝封他为归命侯,衣服车乘都给他备齐了,还有一堆福利,田三十顷,每年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可以说衣食无忧,过着富贵闲人的生活。
他虽然是个昏君,但口才却很不错,到了西晋有几则故事流传。
武帝的宠臣贾充想奚落孙皓几句,问: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对什么人用这样的刑罚?
孙皓说:如果一个大臣弑杀他的国君,或者奸险狡诈对国不忠,就用这种刑罚。
贾充惭愧不语。因为晋还没有篡魏时,贾充坚定地站在司马氏一边,指使成济杀死了魏国的皇帝曹髦,属于弑君的臣子。
虽然得罪了权臣贾充,孙皓却是神情淡定。即使在武帝面前,他也是从容不迫,丝毫没有因为是个俘虏,紧张或者自卑。
晋武帝派人把孙皓及投降的吴人带来相见,孙皓上殿向晋武帝叩头。晋武帝指着旁边的座位说:朕设这个座位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
孙皓答: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
一次宴会,晋武帝问孙皓:听说南方的人喜欢作“尔汝”歌,你能作一首吗?
孙皓举起酒杯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晋武帝一听后悔不已,因为孙皓应当称晋武帝为皇上,称自己为臣。但在诗中却可以“尔汝”相称,晋武帝丢了面子又无可奈何。
从孙权229年称帝,到孙皓280年失国,吴国共52年,是三国中立国最长的,也是最后一个灭亡的。曹魏47年,亡于266年;蜀汉,43年,亡于263年。
吴亡后的4年,即284年,孙皓死去,活了42岁,葬在洛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