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草》·直叙王岵翁公祖病中垂危复安始末
岵翁公祖,自春月论耳鸣后,见昌执理不阿,知为可用。至冬初以脾约便艰,再召诊视。进苁蓉、胡麻、首乌、山药等,四剂即润。盖缘肠中少血多风,与药适宜,故效敏耳。自是益加信悦,时沐枉驾就问,披衷相示。冬尽偶因饱食当风,忽然一吐,倾囊而出,胃气大伤。随召诊问,体中微似发热,左关之脉甚大,自云:始先中脘不舒,今觉气反攻左。始用梨汁不投,今用蔗浆稍定。不知此何症也?昌因断曰:此虚风之候也。以胃中所受之水谷,出尽无留,空虚若谷,而风自内生,兼肠中久蓄之风,乘机上入,是以胃中不安。然风入于胃,必左投肝木而从其类,是以气反攻左,而左脉即为之大且劲。《内经》云:风淫于内,治以甘寒。梨汁蔗浆,俱甘寒对症之物,而一效一不效者,又可知胃中气虚已极,不耐梨性之达下,而喜蔗性之和中也。于是以甘寒一派之药定方,人参、竹沥、麦门冬、生地黄之属,众议除参不用。服后腹中呱呱有声,呕出黄痰少许,胸中遂快。次早大便亦通,症似向安。然有可怪者,本是胃经受病,而胃脉反不见其病,只是上下两旁,心肾肝肺之脉,时时另起一头,不安其常。因为剖心争论,谓此非上下两旁之见病端也。乃中央气弱,不能四迄,如母病而四子失乳,故现饥馁之象耳。观公祖自云:口中之味极淡。又云:水到喉管,即注住不肯下行。明明是胃中之气不转,宿水留住喉间,不能更吞新水耳。宜急用四君子汤以理胃气,则中央之枢轴转,而四畔之机关尽利,喉管之水气不逆,而口中之淡味亦除矣。如不见信,速请明者商之,不便在此羁时误事也。然而言过激烈,反怪为故意惊骇。改召二医,有谓中风者,有谓伤寒者,见各不同。至于人参之不可用,则同声和之。谓症之轻而易疗,则同力担之。微用发表之药,即汗出沾濡,又同口赞之。曾不顾已竭之胃气,追之实难,反开关而纵之去,于是气高神荡,呃逆不休矣。再侥幸而投黄连一剂,将绝之系,加极苦以速其绝。二医措手不及,复召昌至,则脉已大乱,如沸如羹,频转频歇,神昏不醒,身强莫移,年寿间一团黑滞,其气出则顺,而入必哕,通计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即得一万三千五百哕矣。二医卸祸,谓昌前所议四君子汤,今始可用。吁嗟!呼吸存亡,尚图雍容樽俎乎?据理答之曰:气已出而不入,再加参、术之腻阻,立断矣!惟有仲景旋复代赭石一方,可收神功于百一。进一剂而哕势稍减,二剂加代赭石至五钱,哕遂大减。连连进粥,神清色亮,脉复体轻。再用参、苓、麦冬、木瓜、甘草,平调二日,遂康复如初。此盖祖翁少时纯朴不凋,故松柏之姿,老而弥劲,非尽药之功能也。即论药,亦非参之力,乃代赭坠参下行之力也。祖翁病剧,问昌何为不至,及病间,见昌进药,即鼓勇欣尝,抑何见知之深耶!而昌亦得借汤药以行菽水之事,快矣快矣!
胡卣臣先生曰:左氏《春秋》,无与于兵,而名将以为兵法之至精。见理不到,则一心之运用不出也。噫!难与俗人言矣。
感恩老师的奉献!买了老师的《家庭抗外感指南》就喜欢上了喝桂枝汤,我常常到同仁堂药店买几付备着,有次感冒严重鼻涕水流不止,后背发凉,整个人发寒发热时就熬了喝,连喝两付,才微微出汗喝了粥睡觉,下午就好了大半!接着艾灸喝老师说的紫苏叶加陈皮水很快全好了!以前如果这么严重要搞半个月去了好痛苦,感恩遇见!
写于2月25日:我给我父亲用了三付旋覆代赭汤,原方无加减。第2剂饮用后,我父亲泻下了一个形如铁球状的排泄物,四周平滑棕色,内部坚硬,坚硬但质量不大。下后我父噎膈症状大减,不再打嗝。罗老师以前好像说过,梅核气书上记载没有物质,但其实有物质,这点在我这里得到印证。之前我父的大便是蚯蚓状的,是肠口被此物挡住,挤成虫状。脉象上、步态上我父亲明显好转,但是他总是自述更重,问其病情,无论诊断如何都言快不行了。如果言其病情恶化,他又更言时日无多,大闹欲自杀。然后不配合治疗,只言拿“半夏厚朴汤”救命,不认它药,我下跪求他喝旋覆代赭汤,他才喝。但是没喝几剂,又闹着要喝“半夏厚朴汤”言其为救命药。
卿之语 回复 @大唐中医_杨金天一: 老人太固执了,特别是老头子,不相信人不吃药真的没办法!
罗博士应当医药总局中医药领导,中医药才能有前途和发展。
桂枝汤:体虚,被风吹到的感冒。
中医被打压看来不是简单的眼光问题啊!
感恩罗博士,利益众生!
哈哈哈!罗老师,我花了20块抓了三副胃风汤治好了我的大便溏,消化好一点了。 谢谢罗老师。
长发_飘飘_ 回复 @忽而今夏_T5: 您好,请问配方是什么,谢谢
初以脾约便艰,再召诊视。进苁蓉、胡麻、首乌、山药等,四剂即润
我就是有胃风症状,后来听罗老师说胃风汤自己买来喝好了。
感恩亲爱的罗博士,感恩您的引领教授
包包爱笑 回复 @包包爱笑: 我就是肚子经常叫,肠鸣咕噜咕噜的,一着凉一吹风就拉肚子。 查了胃风汤方药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芍药、 桂枝(等分) 胃风汤不是伤寒论中的方剂,其来自于《和剂局方》,但日本汉方很喜欢这张方,认为此方专治迁延不愈的慢性肠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