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后浪讲书。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斯坦福抗疲劳法》。
上一节我们说到恢复疲劳的方法,这一节我们将学习适应高强度生活的饮食和工作法。通过纠正生活习惯,将身体承受的负担控制在最小范围,预防忙碌生活带来的疲劳。
下面先说说第一部分,健康的饮食方法。饮食会影响人在生活中的表现,也会影响人们每天的疲劳恢复程度。
尤其是在当前这个容易营养过剩的时代,我们有时少吃一顿,会发现自己更有精神,做起事情更有效率。
而有时吃得多,吃得不节制,很容易就会感到疲劳,尤其增加内脏方面的负担。
比如前一天喝了酒,两三天都会觉得没胃口,没精神,缓不过来。这是因为酒精影响了食道、胃和中枢神经等多个系统,让整个人都浑浑噩噩的。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饮食方式能够避免疲劳呢?
这里,我们先介绍能够保持体魄的“早餐饮食法”。人的一日三餐中,最怕不吃早餐。不吃早餐会导致人的体温偏低,并且在中餐时进食过量,引发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
而很多人由于上班时间晚、赶时间等原因,长时间不吃早餐,这其实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比较好的做法,是在每天早上固定一个时间吃早餐,主食选择高纤维的谷物、吐司或面包;其他选择鸡蛋、牛奶和新鲜水果。
因为人在早上起床时,整个身体处在需要“激活”的状态,高纤维的主食可以帮助肠道蠕动,调节肠道环境,促进内脏的健康运行。
而鸡蛋、牛奶和水果,可以提供其他需要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相信你也发现了,对于早餐,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吃,而吃的东西,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食物。
说完早餐,我们再说说日常饮食中,能够抗疲劳的营养搭配。首先要注意的是,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在中国的饮食中,主食一般是米饭、面食这些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它们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让人昏昏欲睡,甚至有致病风险。
我们应该控制吃米饭或面食的习惯,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是1比3。也就是说,如果要吃100克的肉,那么最多摄入33克的碳水化合物。瘦牛肉、鱼肉和鸡胸肉都是不错的肉类选择。
如果一个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远远超过其他营养物,这就很容易给身体造成负担,带来疲劳。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粗粮代替精加工的碳水,以保证肠胃健康。
其次要注意的是,多摄入粗加工的蔬菜。什么是粗加工的蔬菜呢,比如蔬菜沙拉,或是凉拌、水煮、白灼的蔬菜,而不是经过爆炒等复杂方式烹饪的蔬菜。
最后,用水果进行加餐。在正餐的间隙,尽量用水果来补充能量,而不是很多人常用的奶茶、蛋糕等甜品。因为这些甜品虽然好吃,但也会造成身体能量过剩。
下面我们再说两个需要避免的饮食习惯。
第一,是不要吃得太饱。吃得太多不仅会给身体带来疲劳,更容易造成肠胃和代谢系统疾病,比如肠胃炎、糖尿病等。
第二,尽量少吃人造零食。比如前面说的蛋糕、奶茶、饼干、饮料等等。这些零食虽然好吃,易于消化,但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让人发胖。
以上就是抗疲劳的饮食法,坚持吃早餐,注意营养搭配并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
下面我们再说说今天的第二部分,适应高强度工作的方法。之前我们提到过,工作中的疲劳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不健康的体态。
比如长期使用电脑,弯腰驼背,身体和手前伸的状态。或者看手机时,低头弯腰的身体状态,这些体态维持久了,都会对身体带来较大负担。在这里,我们来简单讲解一下规范的体态是什么样的。
规范的体态被称为“X体态”。什么是“X体态”呢?它是指人体主要躯干中,相互平衡的几片骨骼与肌肉。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身体的“X”。先站起来,把腰伸直,抬头挺胸,在我们的鼻尖到肩胛骨做一条连线,再从脖颈处到胸部做一条连线,刚好会形成一个端正的“X”形交叉。
这两条线,涵盖了人体上半身的胸部、肩部、背部等主要肌群。当这些肌肉保持平衡,人体处在X体态,人体就会有正直、舒适的感觉。
反过来说,如果X体态被打破,身体不平衡,会使某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持续对身体某些部分造成负担,或者引起某些部位变形,很容易产生疲劳。
在工作中,如果可以经常用X体态矫正自己,就能够很大程度减缓疲劳。
其次,我们说说抗疲劳的标准站姿。这个站姿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耳朵和肩膀在一条直线上。
有的人耳朵在肩膀的前面,这说明可能有驼背或弯腰,会造成背部和腰部压力;有的人耳朵在肩部后面,这可能是过分抬头,造成脖颈的压力,这些都是需要矫正的站姿。
而在保持正常站姿的时候,我们应该撑直腰部,挺胸收腹,让耳朵和肩膀在一条直线,保持这条直线应该与地面垂直。这样既能够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也能最大程度减少站立的疲劳。
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站立的时候,身体的中心在右侧、右腿,这是因为身体内部,左右不对称的结构造成的,身体右侧一般比左侧要重。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长时间站立,比如乘车、等人的时候,以腰椎为中心,缓缓地转动身体,减少右腿的受力,平衡左右腿的负担。
接下来我们说说抗疲劳的坐姿。基本的坐姿,也和站姿一样,保持耳朵和肩部在一条直线上。
需要注意的是,坐下的时候不要跷二郎腿。跷二郎腿不仅会破坏整个身体的平衡,还会牵动腰椎,造成尾椎骨的负担。长期跷二郎腿可能导致这个部位变形。
当我们在使用电脑时,要注意让肘部有支撑,保持手的水平位置,始终高于肘部。如果长时间让手肘悬空,则会对肩颈造成很大负担。
另外,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下半身的血流迟缓,导致代谢减慢,淋巴功能降低,反应迟缓。因此每坐下30分钟到1个小时,最好能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如果在会议中或者看电影的时候,不方便站起来,也可以用我们之前说的“脚点地”运动代替。每30分钟一次,这个运动也能减少我们久坐的疲劳。
最后,我们说说抗疲劳的走姿。人在走路时,由于整个身体的动能,下半身所承受的负担比静止时要大很多。走的步数越多,负担也就越大,越容易带来疲劳。
因此,保持正确的走姿非常必要。要保持正确走姿,最基本的,还是我们刚才说的X体态。然后是落脚方式,应该要遵循从脚跟先落地,然后一路到脚尖的落脚方式。
有的人走路是脚尖先落地,这正是体态不健康,身体前倾的表现,而且很容易跌倒。另外要注意,在走路时尽量不要拿出手机,更不要去看。这不仅会影响体态,甚至可能带来危险。
尤其是现在有些人,不仅边走边看手机,甚至边拍照、拍视频,这很容易给身体带来疲劳。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适应高强度工作的方法,我们讲到了规范的X体态,以及工作中的站姿、坐姿和走姿,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疲劳。
说到这里,我们《斯坦福抗疲劳法》这本书的内容,就介绍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讲到,所谓疲劳,其实是大脑和躯体不协调,中枢神经指挥不力的一种表现。通过IAP呼吸法,我们可以保持躯体平衡,避免不正常体态,有效地预防疲劳。
其次我们介绍了提高恢复疲劳的效率的动态恢复法。包括缓解上班久坐疲劳的腿部、肩部和眼部方法,以及恢复运动疲劳的交替沐浴法,和提高睡眠效率的方法。
最后,我们讲了适应高强度生活的饮食法与工作法。抗疲劳的饮食要求坚持吃早餐,注意营养搭配,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高强度的工作法要求我们保持规范的X体态,运用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走姿,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常生活的疲劳。
通过学习这些抗疲劳法,你应该意识到了,其实生活中很多疲劳,来自我们一些微小的习惯,比如睡眠不足、饮食不健康、坐姿不规范等,许多身体的大问题,其实来自生活的小问题。
而要真正预防疲劳,高效恢复疲劳,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给自己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真正让好习惯支持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以上就是《斯坦福抗疲劳法》的全部解读内容,感谢收听后浪讲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