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人蔡伦(63年-121年)之尚书令蔡侯造纸

第十八人蔡伦(63年-121年)之尚书令蔡侯造纸

00:00
06:14

蔡伦当了尚方令之后,开始研究对书写纸张的改良。


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供人写字的方絮,可是方絮质地粗糙、表面不平,书写起来很不方便。尚方令蔡伦仔细研究,尝试了各种原材料进行改进,最终选择了用树皮、麻布和渔网等物来造纸的方法,极大的扩展了造纸原料的来源。这样造出来的纸张质地平滑、轻薄柔韧,最重要的是价格低廉,很快就能够在大众中间普及。


蔡伦造纸的程序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用沤浸(金)或蒸煮的方法让麻布、树皮等原料在碱性液中脱酸,形成纤维状;第二步是打浆,即用切割或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使纤维成为纸浆;第三步是抄造,即把纸浆掺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形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步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揭下来就成为所需要的纸张。


公元105年,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和帝的赞赏,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人们便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如此记录这段历史:“永兴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