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林黛玉真的是眼泪流光而死吗?真相到底如何?

29.林黛玉真的是眼泪流光而死吗?真相到底如何?

00:00
06:07

林黛玉真的是眼泪流光而死吗?真相到底如何?

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恨情仇被众人所熟识,结局也是令人唏嘘,但是林黛玉之死说法甚多,那么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吧。

《红楼梦》里描写的大观园是世界万象之大观园。仅就人物大观园里我最赏识的还是林黛玉。书中所写,她是一棵仙界绛姝草,不仅模样身材好,更兼气质高雅,文采一溜,不落俗套,出淤泥而不染。她不仅是全书的“花魂”,也是“诗魂”。

黛玉的孤高自傲,为现实社会所不容,也就注定了她的悲剧一生,这是现实的悲哀,也是无可奈何的。黛玉是学不得,也没人能学得。我们只能象欣赏“镜中花、水中月”一样静静地欣赏着她!

绛姝仙子林黛玉的死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有沉塘而死、投河而尽、泪尽而亡之论。其实尽管没有曹雪芹最后的作品我们仍然可以考证出黛玉去世前后的情况。

林黛玉的死,我觉得其实还是泪尽而亡,但是绝不像高鹗续书中说的那样,在贾宝玉大婚之时,这是以喜衬悲的方法不符合作者原意。他的死应该是在贾府落难后贾宝玉被抓,黛玉为他担忧,整天忧心忡忡,掩泪而泣,最后泪尽而亡。映证了“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情节,就会明白。宝玉来到沁芳闸,看到桃花“落红成阵”便拾起来抖入池内,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儿什么没有?仍旧把花糟蹋了。不难看出黛玉绝不会死在这么不干不净的地方的。

再看黛玉的《葬花吟》其中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不也是印证吗!在红楼梦曲中有这样一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也在提示我们林黛玉最终因为伤心过度泪尽而夭。在林黛玉的诗词中也多次有过泪尽的暗示,这里举一例: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几句诗写得再明白不过了。

仔细研读后就会明白,书中的调包计很不符合逻辑,而是在贾家败落、贾母去世、林黛玉也花魂消亡后,宝玉无可奈何地娶了宝钗。

红楼梦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是以诗为谶,我们再看几句林黛玉的诗: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在大观园点戏时第一出《豪宴》;脂砚斋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脂砚斋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脂砚斋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脂砚斋批:《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所点之戏具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这充分告诉我们后半部书的发展脉络可以很明确的知道黛玉该是在贾府败落之后泪尽而亡的。

黛玉的性格特点简介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她的敏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因此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这类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她们的行为孤僻,寡言,但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薇不足道的事情而动感情。表面上看,她们有时似乎很坚强,但内心世界却充满自卑和懦怯。

但黛玉也是一个有了新思想的女子,她一方面担忧,另一方面她又支持宝玉自由恋爱,不喜欢仕途经济。

因此在她的内心里还是有一股敢于冲破封建社会的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小艾_46

    敢不敢再短平快点?

  • ssh04

    突然有音乐,不听了

  • ssh04

    机器人,也可以接受

  • 王康鉴妈妈

    是机器人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