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都朋友极力向我推荐陈思宇和他的作品, 但我固有的经验告诉我,一个正在读高中的中学生是写不 出多么有分量的作品的。可是我没想到一位高中生会有 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的,当一个人用传统文化武装 了自己的灵魂时,我们除了能看到他文字的厚重,更能 从中感受到他骨子里的锐利与锋芒。我只能 发出“嘘”的一声惊叹。
肯定有什么被错过去了。当一切都暗下来时,残缺的, 正是浩瀚的。
这个时代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浮躁与不安的,但我却从思 宇的字里行间体味到了安静与从容,体味到了人间冷暖 与世道人心。当一个人用心把玩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各种 “现象”并从中有所发现的时候,我们会说他是一个有心的人。当一个人在有所发现的基础上,能够从文化层 面上寻找人类在精神层面上为什么焦虑的根源时,我们 会说此人虽不是多么伟大之人但一定是一位会有所建 树的人。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因为这个时代不缺少患 有精神焦虑症的人,缺少的是能够在浮躁与不安中寻求到片刻安宁并从容应对的人。
如果说写作是一个寻根的过程,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的 国学启蒙教育,让思宇寻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根基。很显 然,他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基于人性在生活常态中的本 能。这一种本质上的回归。虽然思宇是我看好的作者之一,就像 再好的玉都会有瑕疵一样,思宇也有其在文学创作上的 不足。这一点,需要精神上的苦修和生活上的历练来解 决。一个永远走在信仰的路上的作者,才能成为一个有建树的作家。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物质和欲望的巨大席卷着我们曾经有 过的什么,和我们准备拥有的什么。思宇的文章就像是一个个 敞开的瓶子,试图表达所看见的一切,这些令他慨叹的东西。 他以语言进入生活的内部,他有勇气将现象与真实以图景方式 呈现——这些浓缩着生活痕迹的图景在他的文字里流淌出人的 七情六欲,并将之上升,形象化。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思宇 的文字,是还原,是凝视,是拒绝,但最终是存在。
由于网络化的融入,当代文学创作已经进入大众的视野, 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学传统的国度里,博客成为那些有 一定文字处理水平,热衷于自我表达的文学爱好者们的最好形 式,众多的人也喜欢通过博客来“发表”他们的文学作品。是 的,在今天,文学创作仿佛越来越容易了,文学已经好像不再 是小众的权利了,开始“普罗”起来,也随之出现了“这么多 作家”,使文学创作在操作上过于简单化。因此,文学正在被 很多人像口水, 像白话, 像产品……被逐一制作出来, 文学的 精神力量反而退却了。是的,这么多文学作品,可它们能承载 什么呢?
而在思宇的文章里,我没有这样的担心。或许是年龄的原 因,他没有过多浸染到网络文学的口水化和雷同,在文本上更 是优秀的,从叙事到抒情的选择,从容而又自由,对节奏的把 握,更是显得游刃有余。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敏感、忧伤、愤 怒与不安,似乎在费力地砍伐着那些我们早已漠视的存在,我
们的麻木及已认同的世界,以特殊的视角完成了一个人向上的 精神历程。这样的历程,是可贵的,更是抒情的。当文学通过 生活图景开始抵达抒情,我想说的是那扇看起来厚重无比的大 门就已经开启了。
于是,这个清晨,当我读完思宇所有的文字时,我发出了 由衷的“嘘”的一声。
是为序。
梓 树 2011年5月25日
这个序被我编辑的缩了不少水。请梓树大大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