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导读020 关键词
第四品 菩萨品 持世菩萨
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 以者何?憶念我昔,住於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 狀如帝釋,鼓樂絃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 合掌恭敬,於一面立。
我意謂是帝釋,而語之言:‘善來憍尸迦!雖 福應有,不當自恣。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於身命 財而修堅法。’
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
我言:‘憍尸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 此非我宜。’
所言未訖,時維摩詰來謂我言:‘非帝釋也, 是為魔來嬈固汝耳!’
即語魔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
魔即驚懼,念:‘維摩詰將無惱我?’欲隱形去, 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
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 魔以畏故,俛仰而與。
爾時維摩詰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隨所應而為說法, 令發道意。
復言:‘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 應復樂五欲樂也。’
天女即問:‘何謂法樂?’
答言:‘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 離五欲;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
谢谢,老师的解读。喜欢听,因为无知,听了一遍还想听第二遍。听后,感到很喜悦,谢谢!
于晓非_ 回复 @1373001neqc: 🙏
有一些疑惑。佛法当中都说要消除分别心,做到不二。但是在维摩诘经当中,不管是小乘的菩萨还是大乘的菩萨,都因为自己的修为不如维摩诘居士,而不去替佛陀看望他。这不是也是一种水平高低、见识高低的分别心的体现吗?如果这些大菩萨都存在分别心,那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希望老师解惑。
于晓非_ 回复 @一音成佛: 佛法讲的“分别心”是什么?不是世间凡夫境界的“判断”,是指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只要以为心外有物,就是分别!这要到讲《楞伽经》和三时教法时细讲。
于老师是菩萨摩诃萨,非实菩萨,乃名菩萨。
于晓非_ 回复 @卡尔维诺_1n: 感恩您的支持,请多多分享课程,让更多人受益! 还可以添加净名精舍义工师兄(微信号:fldy737),邀请您进入学习群。
喜昐于老师能在喜马拉雅讲楞伽经,撤底解决再不来娑婆世界。顶礼于老師足。无我相言说。
于晓非_ 回复 @无我相_68: 感恩您的支持,请多多分享课程,让更多人受益! 还可以添加净名精舍义工师兄(微信号:fldy737),邀请您进入学习群。
于老师这一节讲的习佛和学问并不冲突,我内心非常认可!
一直跟着老师学习到现在,收获很多,真的很感谢老师🙏也祝愿各位能于佛法日益精进
听到这里,必须评论。大凡学习,如果不能理解事物的精髓,老师往往会借助固定的形式、规矩来保证事情不会走样,学习不会跑偏。因此规矩或者说对行为的规限是为了在学习者缺乏判断力的时候的有效做法,这是能够理解的。但是这有候对于明白人来说,死守一些做法是则未必是真正有利修行的,尤其是大乘法。在判定别人之前,于己应先问自己的水平如何,然后如试炼金子一样测试佛陀的说法,这就是批判思维,这也是符合佛陀教诲的。 最重要的是佛陀已有三法印之准则。学佛者皆是佛弟子,出家人与在家众,不是见地高低的标准。难道不是吗?去智而强调规矩,以身份作为判断之准则,甚至互相轻视,实在不是我辈的福气啊!
MrWu_4i 回复 @究竟_28: 层主可能是对经文中玄奘译的居士维摩诘总是“稽首顶礼”那些佛弟子、菩萨有感而发吧。这里老师之所以给我们补充这一点(鸠摩罗什译本并没翻译这四个字),用意是想让我们这些在家众能尊重那些出家人,但我尊重你并不意味着我的见地比你低,所以老师讲的也没问题。层主的评论也是提醒一些出家人不要轻视在家众,佛法无边,执著高下岂不贻笑大方。
于老师:您给我开了一条光明的修行大道我不知道怎样感思您才好!
老师好。纠正一下老师刚才口误说的五蕴指色声香味触,五蕴应该是色受想行识。
唯心现 回复 @1358313uvun: 经文是观五欲无常,于老师没有口误。
阿弥陀佛!
于晓非_ 回复 @上善若水_lz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