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的蹲坑和马桶区别这么大,还可能传染疾病!

公厕的蹲坑和马桶区别这么大,还可能传染疾病!

00:00
05:03

你知道吗?厕所真正危险的地方往往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特别是当你方便完了之后,冲厕所产生的气旋会将病原体喷到厕所的各个角落,飘散在厕所的空气中,被人体吸入,或掉落在其他物体表面,通过「粪-口」途径造成疾病传播。

但在「散毒」这项技能上,蹲坑和马桶的水平是有差距的。蹲坑更多采用直冲式,水花会溅起大量细菌和微生物;而抽水马桶多采用虹吸式,病原体会被更多地吸入下水道。而且,蹲着的姿势,大大降低了人的呼吸区域,从而可能吸入更多的病原体。

在刚过去不久的新冠疫情期间,蹲坑的风险就多次被提及过。疫情期间,WHO 建议大家在冲水之前放下马桶盖,以防被病毒污染的飞溅物、飞沫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然而,对于开放式的蹲坑来说,这一点难以实现。除此之外,蹲坑周围的表面(比如脚踩的地方)都很容易受到污染。

2020 年 6 月 29 日,北京市政府就报告了两起病例,在使用社区公共厕所后感染了新冠病毒。事实上,早就有更多的证据可以证明:马桶的疾病传播风险更低。有研究表明:柬埔寨家庭的蹲坑上方的空气菌落浓度,是来自美国的马桶的 21 倍;冲厕把手上的大肠杆菌,蹲坑更是马桶的 57 倍;

伊朗研究者调查了使用一年后的40 个厕所(20 个马桶和 20 个蹲坑)的状况,结果显示:尽管两种厕所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差别不大,但蹲厕表面的病原体数量更多。

如果你觉得这些都只是数字,好奇实验室也做过更加直观的实验:实验人员将会发光的荧光素钠,分别加入蹲坑和马桶的水槽中然后在正上方安置一块透明玻璃,观察冲厕所后玻璃液体溅起的情况。

第一次是将把玻璃直接盖在上面:结果发现:蹲坑上方的玻璃板上,有大量溅起的水珠;而马桶上方的玻璃板,也有溅起的水珠,但大多集中在中间,数量上也比蹲坑少很多。

实验继续进行,这次是把玻璃悬空在40cm 的高度。结果发现,蹲坑溅起的水滴虽然少了很多,但是范围更大更广,而马桶几乎没有溅起水滴。最后的结果是发现:蹲坑溅起的水花,最高可以到达人的上半身。

要知道,病原体相对水花,个头要小得多,因此上扬幅度可能更高,漂浮时间也可能更长。想象一下,正在蹲坑门口排队的你,上一个人刚冲完厕所,你连忙开门进去,迎接你的,是被溅起的各种不可见的水滴和病原体。

而这些弥漫在空气中或散落在公厕表面的病原体,可能就会被你吸入或接触到。这是蹲坑无可避免的问题,但对于马桶,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冲厕所的时候,把盖子盖上。

说到这里,向大家做一个调查问卷,公共马桶你们会介意坐上去吗?美国一项针对6004 名妇女的研究显示:只有 21% 的人毫不介意使用公共马桶,而剩下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因为介意而改变排尿习惯。甚至,有 17% 的人宁可憋到回家,也不愿意使用公厕马桶。

国内公厕里的马桶越来越多,但往往缺少马桶配套的清洁设施,例如消毒液、一次性坐垫等,不愿使用的情况可能更严重。为了不让屁股和马桶圈直接亲密接触,很多人会选择垫卫生纸、扎着马步、甚至踩在马桶圈上,解决内急问题。

但不正确的使用方式意味着,马桶圈上可能沾上更多的病原体,再加上很多人不知道要盖上马桶盖冲厕……这样一来,马桶对比蹲坑的优势就大打折扣。踩在马桶圈上而导致的事故,也屡见不鲜——

马桶之所以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说难也难,但说简单也简单——在将蹲坑升级为马桶时,把消毒液、一次性坐垫的配套措施也考虑进去。至少让每个人坐在马桶圈上的时候,屁股上不会沾上什么不明液体或脚印。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坐上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