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3丨跟风旅游:一生有多少“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Vol.73丨跟风旅游:一生有多少“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00:00
25:31

在上一期「社会病理学」节目里,我们聊到了城市竞争,城市不仅要把人“抢过来”,还要把人“留下来”。只是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之下,人总要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可能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或者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又或者是“身体与心灵,总有一个得在路上”。

在“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热门搜索中,近有西藏、敦煌、稻城亚丁,远有冰岛、罗马、圣托里尼。如果不受疫情影响,大家的旅行足迹已经扩展到哪里了呢?如果说“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多“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当我们在假期一窝蜂出去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在寻找什么?除了拍照打卡,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在本期播客中,主播何必和嘉宾孟庆延会展开聊一聊远方何以让人如此向往。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50 茶卡盐湖看星星,敦煌沙漠看壁画

04:04 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是一种虚妄的幻象

06:00 资本对“心灵之旅”的嗅觉:制造景观

12:03 “萧峰跳崖处”、“猪八戒故乡”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13:30 就地造景,是对当地的反哺还是侵蚀

16:26 景点趋同背后,是人的普遍欲望形态和资本的商品化逻辑

17:38 想象中的异域解决不了现实中的抑郁

21:13 远方是要去的,但不要寄托于远方

24:40 人生不需要那么多的背景板

【工具箱】

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围绕“景观”这一概念,指出当代社会正处于从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之王国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新的历史断代里,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景观关系中纯客观性的拜物教式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往期回顾】

Vol.63丨精神鸦片:究竟哪些东西在“毁掉下一代”?

Vol.65丨算法系统:人类终将陷入自己理性的牢笼

Vol.68丨全景敞视:当我们一起步入“楚门的世界”
Vol.70丨城市竞争:抢人大战除了抢人,还在抢什么?

【下期预告】

社会病理学06:审美是一种能力吗?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ooray303

    这位嘉宾以后还是别来了,拉低整体含金量,浪费时间,太水了,都不如日谈公园了。

    hooray303 回复 @Nepuno: 谁让你看我评论了,你付钱了吗?出去!

  • Petttdro

    就是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又不是批判旅游,听众咋还能急眼了呢。提醒人们不要太寄希望于通过被深度包装的旅行产品达到你所期望的效果,什么净化心灵,开阔视野之类的。说真的,现在啥地方找不到影像,谷歌街景。然后,那些商家宣称必去的景点,必住的民宿,在我看来确实和必买的包,必买的鞋本质没有区别,需要警惕。最后,一些造景的确是会对当地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而且很有可能与你想体验的风土人情相悖。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旅行本身不是低碳排放的活动,但也不是说大家都不旅行了,只是可以在旅行过程中思考如何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 战神飛飛

    这个社会就有那么一帮人,高高在上,觉得自己的东西是有思想的,高贵的,生理需要不高贵吗?吃喝拉撒睡都不高贵,但那些高贵的人都在做,不要对别人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就是正确的,应该的,他没有违背道德,没有违背法律,他就是正确的

    故事大楼 回复 @战神飛飛: 孟老师觉得他去的黄山就对,就他懂黄山

  • hooray303

    听到这儿觉得有点扯,今天你看抖音就是资本的锅,昨天你看书是不是资本的锅,非得什么都不知道才是你自己的,看到美的,也想去看看不是很正常么。你去新疆不也是听说不错么。批判完跟风,又批判第一个到的人,怎么都是你的理,到底你的立论是什么,是宅家还是非得社会学田野调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我不懂壁画也觉得敦煌很震撼不行吗。觉得这位有点水,不知道后面有没有点建设性的。

    hooray303 回复 @白富萌: 说的有道理,欢迎来秀存在,这个水平太次

  • 6776aha

    谁要听他在这里谈自我体会啊,同样是景点比如北疆就他去了感受很深,别人去了就是逃离生活,可笑的深陷自我陶醉与满足而不自知。

  • 故事大楼

    孟老师挺没有见识的,听谈吐应该是个发C刊的高手,关键词惊人,仅此而已

    故事大楼 回复 @故事大楼: 第二遍听,真是听不下去,敦煌图案是啥意思那是狭窄的图像志研究,那你看星空美不美?是啥意思?啥都不懂,死是个胆大

  • hooray303

    我听到一半,实在听不下去。动则资本原罪,动则关键词攻击,没有完整的观点和过程。我觉得资本是中性的,资本可以造就文峰,也可以造就特斯拉。这几年出不去,才发现国内到处都有不错的经过改造的景点,这位嘉宾是缺乏见识,还是视而不见。为什么我们能发现,还是靠各种媒介,媒介背后也有资本。如果你只能看到很差的,只能说你自己的圈子不行。

  • 往事如烟Evelyn

    旅游就是各人放松的一项活动,如果发朋友圈、收点赞能开心,就达到了旅游的目的。孟老师觉得自己是文化人内心得到升华,然后写成书贩卖收费,岂不更不纯粹!徐霞客当年的游记不就是今天的朋友圈?你推崇的金庸比朋友圈不是还俗不可耐?去个敦煌还不能说“漂亮”,就是因为游客不懂那些斑驳陆离的来历?!旅游竟成了一项特权?硕士、博士,还得文科吧?如果不是前人一个个的“朋友圈”,你如何知道北疆很美?不是我挑剔,施展老师的对话更让人觉得温润如玉并受益匪浅。如果孟老师绕来绕去,就是想让人觉得自己最英明,连听个音乐都比别人有超凡的感悟,恰恰暴露你读书还不够多、路走得不够远、见识不够宽阔!硬着头皮听完这一集才忍不住评论!

    故事大楼 回复 @往事如烟Evelyn: 负责任的说:您的怀疑都是对的,他说到我的专业了,是真不懂,不用怀疑

  • 凡心若一

    真听不下去了,朋友圈是近10年的产物,那之前和再之前的旅游探寻,没有电子世界的游历又是什么。没有新颖深度的观点,非要强行输出观点便成了诸子百家之一……喷子

  • 王诗蕊在学习吗

    第一次不太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