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孟凡君
演播:周健
这一回的回目是: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上一回说到,当黑旋风李逵同晁盖等梁山众好汉救出宋江和戴宗后,一路砍杀,来到浔阳江边的白龙庙,张顺等九位好汉也带四十余人前来接应。按书中所说,这四十余人都是“江面上做私商的火家”。换句话说,就是江上的不法分子。白龙庙小聚会之后,这帮不法分子全部加入了梁山泊。这一部分暂且搁置不谈。
晁盖、宋江和张顺等一百四五十位好汉在白龙庙里聚义时,忽听江州城里五七千军兵追杀而来。黑旋风李逵一马当先,大吼一声,冲出庙门,然后“轮着板斧,赤条条地飞奔砍将入去。”众好汉也呐喊着,挺手中兵器,纷纷出庙迎敌。花荣飕地一箭,把马军首领射下马去,马军开始各自奔命,又把步军冲倒了一半。众好汉们一齐冲杀,只杀得官军尸横遍野,血染江红,直杀到江州城下。
这一番血战,让李逵又过了一把“杀得快活”的瘾,但是李逵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两军对垒不同于单打独斗,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如何抵抗江州的五七千人马,应该听晁盖的调度。结果李逵既没有听晁盖下令,也没等宋江发话,就“杀得快活”没商量。
在上一回劫法场时,晁盖见李逵杀得极为投入,猛然想起:“戴宗说过,一个黑旋风李逵,和宋三郎最好,是个莽撞之人。”因此便问他是不是黑旋风?不料李逵只顾砍杀,没理晁盖的茬儿!晁盖热脸蹭了一个凉屁股,不知心里是什么滋味?不过,因为救人心切,情况紧急,顾不上向领导致意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这一次不同。一听官军杀来,李逵就抢先发起了冲锋,众好汉也随之开战,晁盖作为前线指挥官,还没来得及下达命令,就像一个小卒子一样跟着李逵上阵冲锋了。可以说,李逵只认自己的斧头,毫不在意这帮人谁是领头,甚至也没有征求一下宋江的意见,就大开杀戒了。
更有甚者,击溃官军后,众人到了穆家庄,穆太公问:“你等如何却打从那条路上来?”李逵说:“我自只拣人多处杀将去,他们自要跟我来,我又不曾叫他!”众人听了,虽然都大笑,但李逵的举动和言语,显然没把“服从命令听指挥”当回事儿。这就有可能触犯了首领的大忌。
但耐人寻味的是,晁盖过后并没有追究李逵“目无领导”的错误,倒是宋江喝了朝廷的毒酒之后,知道他临死前不管怎么劝说李逵,李逵都不会听的,所以宋江为了不让李逵为了报仇再度啸聚山林,只好作出了一个情深义重的选择:毒死李逵,哥俩一起死!
所以说,李逵“有斧头就是任性”的个性,也间接导致了他最终被宋江哥哥毒死的下场。
接下来,是智取无为军的故事。智取的过程自然是精彩纷呈,但是,不知各位朋友注意到没有,在在制定攻打无为军的计划之初,作者巧妙地加了一段晁盖和宋江较量高低的描写,意味深长,我们先来看一下——
宋江起身,先谢过众人的救命之恩,再重提对黄文炳的刻骨仇恨,然后说道:“怎地启请众位好汉,再做个天大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那时回去如何?”
宋江此番言语,流露出两层意思:一是晁盖带领百余名梁山好汉,先在法场一番血战救下宋江,后又打退五千多人的官兵,已成疲惫之师,如果宋江再要求去打无为军,杀黄文炳,不仅胜负未卜,而且实在是强人所难。二是宋江提议打无为军、杀黄文炳,属于公报私仇,不是大英雄的公心。
不过,从常人的角度来说,宋江被黄文炳折腾得九死一生,确实有不共戴天之仇,此时提出稍嫌过分的要求,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对于宋江的提议,晁盖不同意。他说:“似此奸贼,已有提备,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队人马,一发和学究、公孙二先生,并林冲、秦明都来报仇,也未为晚矣。”
从军事角度看,晁盖言之有理,可惜宋江不听。书中写的是——
宋江道:“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勾得来。一者山遥路远,二乃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几时得来,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难以报仇。”
“不要痴想”四个字,是不是在说晁盖的想法是犯傻,这不仅把晁大头领的意见当成了耳旁风,而且有点不买账的意思了。
下面的描写极具打脸的效果——
晁盖没有搭话。
花荣搭话了,他不仅给宋江帮腔,而且建议先派个人去城里探听一下虚实。
薛永起身说道:“小弟……去探听一遭如何?”
晁盖依然不置可否。
宋江自作主张地说:“若得贤弟去走一遭,最好。”
然后薛永就动身了。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在打无为军的决策中,提议者是宋江,附和者是宋江的老哥们儿花荣,响应者是宋江的新哥们薛永,最后拍板者又是宋江。晁大头领虽然表示了反对,但已经无关紧要了。
可以说,宋江还没上梁山,就开始架空晁盖。
这是不是意味着宋江上梁山之后,去抢晁盖的大头领之位?
如果这样的话,宋江肯定会在第一时间人设崩塌,这是常人都知道的道理。
但是,宋江好歹做过县公安局的小官,让他位居晁村长之下,估计也不会甘心。
下面,作者用传神之笔,非常巧妙地描写了宋江上梁山之后,一边显示出不贪恋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仁义胸怀,一边让坐在第一把交椅上的晁盖形同虚设。
书中是这样写的——
(众好汉)都到聚义厅上,焚起一炉好香。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那里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坐?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
宋江这番话,真可谓是感人至深。但晁盖也以宋江是“山寨之恩主”为由,坚持让宋江坐第一位。再三推让之下,才按晁盖第一、宋江第二的顺序坐了。
新老头领的位次排列,无疑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但宋江没等晁盖发话,就又开言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结果众人齐声嚷道:“哥哥言之极当。”
此时的晁盖,又没有任何的反应,不知心中滋味如何?
得到众好汉的附和之后,宋江真地找到了二当家的感觉。然后,宋江又不经意地提到了一首流传已久的谶(chen4)语歌谣,继续为自己贴金造势。
这首谶语歌谣是:“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家木,指家字头加上一个木字,就是宋江的宋;点水工,指三点水加一个工字,就是宋江的江。歌谣前两句的意思是:耗散国家钱粮、兴兵造反的人,就是宋江。
就凭这不经意的一番话,梁山泊人心的天平更加向宋江倾斜。
好像没有晁村长什么事了!
讲到这里,梁山泊就开启了晁盖和宋江嘴上互相让、心里互相掐的程序。
你真没意思,不是贬低梁山好汉,就是剧透
TingRadio 回复 @狂武八神: 请不要再批评孟凡君老师了!!!
在古代,儒家思想一直都是正统思想,“仁、义、礼、智、信、勇、恕、诚、忠、孝、悌”,几乎是把如何做人定了个标准。这个标准似乎也一直是为人所推崇的。俺寻思着,故事发生在古代,写小说的也是生活在古代。除了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外,他们怕是不知道其他的了。以孔孟之道来赏析水浒,其实没啥毛病,反倒是我们现在的人有很多地方是不接受孔孟之道的,因为他有些地方是错的。水浒虽然处处与孔孟之道反着来,但是却又和孔孟之道紧紧联系在一起,就拿宋江的“忠”来说,就算是“愚忠”儒家都是推崇备至的。但是又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人,对于知识信息的收集储备,都不是单一,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饭桌上说童谣这番话太值得玩味了。有点天命所归的意思。李逵可以当作宋江内心的翻译机器人,每次宋江在重要场合说话,都会有李逵的语言描写,而这些语言,往往都是宋江内心的真实想法。
孟老师抬杠式解说
孟老师这番解读颇有道理,似我等凡夫俗子自行阅读,却是无法悟及其中深意,小子敬服。
这什么狗屎逻辑,简直就是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宋江活活被你一小解说气死笑死人
林中一抹白了个白 回复 @金戈铁马纵横四海: 宋江报私仇本就自私。晁盖说的没毛病。但凡官军有点儿组织,这批人就全死在江州了。
这位大师以和平盛世的眼光站在道德制高点解读梁山好汉,也真是让水浒迷们无语了!
反正解读是缺了水浒最大的一个字,义!如果都是暗搓搓的心思,晁盖可以假装一下,有一万种方法阴死宋江!
晓晓_fyo 回复 @天天羊汤面: 对,他们这108讲的就是个义字,所以才会那么流传
素未谋面,却都愿肝脑涂地
水浒的核心是忠,勇,义,砖业评论总是以现在的价值观去解读几百年前,不合适。
林中一抹白了个白 回复 @卢克汉姆: 这批土匪既不忠,也不义,惟有蛮勇。既无主义,也无纲领,只有热血冲动。我想作者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极端不满,采用一种极端的以暴制暴的手段作为情绪出口,就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