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段自我主导的沉浸时光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段自我主导的沉浸时光

00:00
04:17


在人的一生中,如果真的想要某样东西并且专心于此,那么一定会获得成功,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你还记得是否有过这么一段时光,让自己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专注做一件事吗?

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一段以自我为驱动的沉浸体验,从而造就了现在的我。

我记得在高中有一段时间,沉浸在三毛的作品里。她的全套作品集我就看了三遍,而且还做摘抄。正是这样的沉浸时光,让我找到了写作的门道,写文章一下子豁然开朗。从此以后,我遇到任何题目的作文都不怕了。

再有,就是在大学毕业后,因为发现自己很喜欢营销策划,就函授加自学,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市场营销课程。正是这段时间的学习,彻底让我找到了市场营销的一把钥匙,遇到各种营销事件,都能够用自己建立的营销方法论撰写策划,并推进实施。

在职场经历的每次跳槽和职场角色转换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用这种沉浸能力迅速找到当下问题的解决办法。从一进入,就会为自己找到新工作的适应性和提升的方法论,并形成一套体系。

其实,我说的这种沉浸能力,在心理学里称之为“心流”。这是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的概念。“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一定会有家长问我:“张老师,我孩子沉浸在电脑游戏或短视频里,这个叫沉浸能力或心流吗?”

这个一定不是。我说的这种沉浸,一定是自我主导和自我控制的行为,而不是让游戏或短视频主导的那种沉浸。这样的沉浸,只能成为“沉迷”。

为了写好这个主题,我上网搜到一份报告《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看罢,不由让我脊背发凉。

报告以商业和价值为导向重新定义了沉浸体验:一种全新的网红型体验业态,常见于娱乐、展陈和文旅行业,可以为参与者带来炫耀、娱乐、社交、成长等不同维度的价值。一改传统各类线下项目被动型的体验方式,通过各类个性化的模拟,包括:带入式情景、多感官包围、互动型叙事、社交需求实现和自我发现等方式创造出一个魔法圈,让参与的消费者能瞬时脱离现实环境,浸入到如同电影、游戏或梦境般的情境中,从而产生持续的临场愉悦感,并最终成为或成就梦想中的自我。

这样的体验绝不是“沉浸”,而是“沉迷”。报告里所说的“沉浸产业”,倒不如说成“沉迷产业”。

这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引导啊!所以,请家长们尽快让孩子们脱离这样的“沉浸产业”吧。

我们再来说一个话题:有很多家长苦恼为什么自家孩子就是不能成为学霸?

其实,学霸一定不是天生就是学霸。之所成为学霸,是因为他曾经历过一段沉浸于学习之中的时光。在这段时光里,得到过老师的认可,家长的夸奖,同学的羡慕。于是,逐渐找到了学习乐趣。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了一个学习效果的正循环。于是乎,就成为持续有学习状态的学霸。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孩子进入任何自己感兴趣领域里,比如弹琴、画画、读书、打篮球、游泳、跑步,或者做饭、打扫卫生,也可以是做博主、录视频、录歌。最重要是,在做得过程中,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培养自己的沉浸能力。

再啰嗦一句:一旦有了这种沉浸能力,就会触类旁通,打通做好各种事情的能力。这里面,一定会包括学习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