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011

00:00
50:37

黄异庵(1913-1996),著名评弹艺术家,评弹才子。原名黄易安,名沅,字冠群,又字怡庵,祖籍安徽黄山,1913年出生于太仓。他父亲黄理彬,在太仓西门下牵埠(西厢镇)开爿黄理记酱油店。母亲曾怀十五六胎,黄异庵行八。黄异庵从小聪颖好学,四岁那年,跟着比他大八岁的二哥上私塾,竟比哥哥学得快。惹得先生喜欢,常常把他抱在膝上,抓住他小手,教他握笔描红。七岁时,他能站在小凳上,也在酱油店的柜台前,和父亲、哥哥一起替人写春联。观赏的人,瞧他凝神挥毫的样子,不由得啧啧有声,唤他“小先生”。有一天,上海文化名人江锡舟来太仓旅游,漫步“黄理记”前,发现了黄异庵人小字好有天才,就介绍黄异庵到上海师从刘介玉(艺名天台山农)。刘介玉时称沪上三大书法家之一,擅书魏碑,对厚重雄伟的颜真卿楷书,亦为赞叹。第一天授课


就给黄异庵一本《颜家庙碑》拓本,还在册上送题“脱帖”二字。黄异庵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书艺日益增进。因为刘介玉又在大世界经理黄楚九麾下做秘书,由此,黄异庵父子也认识了黄楚九。见黄楚九很喜欢这位神童,黄理彬就提出让儿子黄异庵进大世界做事。一开始黄楚九不肯,说“大世界是下作地方,清白小囡去不得,让他读书”,经不住黄理彬再三要求,方才同意黄异庵在大世界门厅哈哈镜旁边设摊卖字。于是,父亲磨墨铺纸,儿子挥毫写字,一张纸,一副对,一元钱。“十龄童”也就名扬上海滩。

艺术没有界限,少年黄异庵,在习书法的空闲里,乐意钻进书场听书,迷上了说唱这一门别具风韵的艺术。他有时还拨弄丝竹,学唱开篇。江锡舟特意买了把三弦,对异庵和女儿说:“谁先学会弹弦子,谁先去学说书。”少年习书生涯过去了,黄异庵长成一个仪态大方的年轻人。有一年,他患病回到家乡,竟想拜先生学说书。父亲斥责他:“读书人前途无量,岂可干如此下三路的事!”就在这一年,太仓来了个何可人,艺名朱兰庵。他凭借父亲朱寄庵自编弹词《崔莺莺待月
书法
书法 西厢记》,每天说唱一档《西厢记》。黄异庵痴心要跟朱兰庵学说书,朱就让他先在台上唱开篇。一天,父亲来看儿子,踏进房间,看见朱先生在吸鸦片烟,儿子虽没吸却也睡在铺上。他勃然大怒,拎起儿子一把耳朵,怒斥他跟不规矩先生学书,命他立即回家。到了冬季,说《三笑》的王耕香来太仓。黄异庵拜他为师。他每天上台唱开篇,然后坐在台下听先生的书。临近春节,王耕香回苏州过年,没有再回太仓,口传心授39天《三笑》便告结束。聪明好学的黄异庵,听了短短的39回书,学到一些说书窍门,便致力撰写《西厢》书目。他埋头攻读王实甫原著,追踪唐人传奇,旁涉昆曲等地方剧种,丰富自己的创作思路。他日以继夜,写出了十多回,准备上台演出,然而,没有师承,不能上台。他只得再去拜朱兰庵为师,但朱兰庵以“朱家至今没有传下《西厢》”为由,拒绝收徒。黄异庵听说谢鸿飞唱过几回《西厢记》改拜他作先生,这才允许上书坛。他每说一回,必要认真回顾分析,反复琢磨,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了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西厢》。后来说评话的郭少梅介绍他加入了润馀社。为有别于朱兰庵说的〈西厢〉,这时他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易安”改成“异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