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听到乐声

深夜里听到乐声

00:00
06:14
深夜里听到乐声这首诗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用真挚、细密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爱的隐痛,男子的相思,女子的惆怅跃然纸上。这首诗描写的虽然只是普通的儿女情长,但是又仿若古人的“余音袅袅,绕心不绝”,细细读来,令人心感其伤。
《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1]
创作背景
以上这首诗是1931年初,林微因为了养病,住在香山半坡上的“双清别墅”,徐志摩的探病和诗歌创作引发林徽因的创作兴趣,这段时期恰好是与徐志摩情意复苏的时候。然而,此时林徽因与梁思成已是夫妻,林徽因把对这种情意的怀念写进诗里,但即便怀念,林徽因也没有对她与徐志摩在英国时的那段旧事抱有幸福的回忆。此诗是这段时间内林微因的早期诗歌作品,1931年9月被发表于《新月诗选》。
文章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感情的现代诗,表达了一种婉转的体谅而拒绝的心情。它那轻柔细腻的话语中蕴含着热烈和真挚,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诗情。
“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深夜里的琵琶!是谁的悲思,是谁的手指,象一阵凄风,象一阵惨雨,象一阵落花,在这夜深深时,在这睡昏昏时”,这是徐志摩《半夜深巷琵琶》的开头,和林女士这首诗的开头,何其相似乃尔。“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一定”,肯定而自信,
在表达上,三句为一节,各节字数大体对等。参差错落,极有音乐美感。这是在新月诗派格律说感孕下的产儿。这乐声如同一种感召,一种纪念,轻柔细腻中蕴涵着热烈和真挚。这是来自性灵深处的诗情。
在艺术建构上,这首诗也体现了音律美和建筑美, 两长一短的构式,抑扬适度,往还复沓,余音袅袅。整首诗像哀婉的歌声冷清地飘荡在寂静深夜,“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在语言上,诗人以简练、精当、含蕴,独具风格的诗句,道出了幽咽不平的一段情,表达了诗人那种超凡脱俗的新的爱情观念,流露出诚挚,圣洁、崇高、纤细入微的情感,犹如珍珠般晶莹,剔透。这首诗构思新巧,诗味浓重,看起来是一连串的口语直叙,也不曾转弯抹角,但意蕴无穷。它使人窥探到一种微妙而丰富的心理活动,耐人咀嚼,发人深思。
总的来说,《深夜里听到乐声》,音律优美,全诗节律分明,层次井然。诗行长短相间,诗句对称,一节押一韵,一节换一韵,音韵和谐、自然,有着鲜明的音律美,充分显示出诗的“义”与“音”的音乐效果。诗人善用词语的“义”表情达意,善用语言的“音”来组成一首首乐曲,用声音来表达感情。难怪有人风趣地说,每当诗人朗诵她自己写的诗时,宛若是一首隐去了曲谱的歌,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