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图标是没有中心的——它是一大群彼此相连的小圆点,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纠缠的箭头织成的网。
书名:《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作者:[美]凯文·凯利
今日主讲:顾文豪
主讲人简介:新锐青年书评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在读博士后,修读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
01 听前思考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四通八达,还是无往不至?是错综复杂,还是漫无头绪?
在如今这个“网络共和国”里,网络技术是不是就是民主的福音?
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追寻生命的本质,也再次追问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你认为人类如何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
02 书中金句
自发的秩序有助于创造更多的秩序——生命能够繁殖更多的生命,财富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信息能够孕育更多的信息,这一切都突破了原始的局限,而且永无止境。
网络不断孕育着小的故障,以此来避免大故障的频繁发生。正是其容纳错误而非杜绝错误的能力,使分布式存在成为学习、适应和进化的沃土。
网络的图标是没有中心的——它是一大群彼此相连的小圆点,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纠缠的箭头织成的网。
03 精华笔记
一、作者与书
凯文·凯利(简称KK)是美国《连线》杂志的创始人,1984年,他发起了全球第一届黑客大会。KK可以说既是近40年世界互联网的见证人,研究者,也是互联网大潮中的一个弄潮儿。
《失控》这本书写于1994年,副标题是“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看上去这是一本对人类未来非常担忧的作品,但其实kk的意思是,有时失控不是一件坏事,在看似混乱无序的状态中,最优化方案会自己生成。所以说,我们不必上语言文字的当,失控既可理解为失去控制,也不妨理解为不必控制,让无形之手去自动调节无序状态,一个更好的答案很可能就将从中诞生。
一个原点
要理解《失控》这本书,或许需要改变一下我们对网络的固定认识。网络不仅指的是互联网,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人类生活与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张弥天大网。
两个概念:从连接到涌现
什么是连接?生活是一张大网,网络的真正要义,在于连接,去中心化的连接。这看上去让人类很抓狂,失去控制,意味着失去安全感。但我们仔细想想,人类那么喜欢控制事物,不正好恰恰说明了,很可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根本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因果必然,条理清晰,很可能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混乱与有序之间的斗争史。
什么叫涌现?当连接足够多,足够复杂时,涌现就出现了!而这种涌现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一个群体之间相互博弈、协同进化中诞生出来的最优化的结果,但前提是它的基数必须足够大,连接足够复杂,才能产生质变。
九条法则
1、分布式状态,也就是去中心化,最大程度的让系统自己去适应各种条件变化,自动生成优化选择;
2、自下而上的控制:这就是kk提到的众愚成智,让层级变得扁平化。
3、递增收益:一个系统是不是活的,就看它是不是能收益递增,持续产生财富,这样才能源源不断,最终成为kk说的“自然垄断”;
4、模块式生长:一个复杂系统应该由多个独立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都是独立组装的,要保留每个模块和层级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在此基础上再寻求复制和叠加,彼此嵌套,形成系统;
5、边界最大化:那些不为人重视的边界之地,是多样性最容易产生的地方。而只有建立和保护多样性,才可能会有新的特性涌现出来。
6、鼓励犯错误:一个最优化的选择不是从正确诞生出来的,而是不停试错中产生的。
7、不求最优化,但求多目标:在任一复杂实体中,纠缠在一起的驱动因素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不可能明了究竟是什么因素可以使系统生存下来。生存是一个多指向的目标。
8、谋求持久的不均衡态: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才有继续生存的可能,因为不稳定的状态保证了突变的可能,颠覆性革命和无数的微小变革,会让你更能适应这个世界。
9、变自生变:既要拥抱错误,还要拥抱变化,真正掌握规则的人,不是那个熟练运用规则的人,更是那个善于在准确的时间改变规则的人。
第七种生命
技术是第七种生命体,机器越来越多的展现出生物特征。这其实反映出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不再是谁控制谁的关系,而是一种共同进化,两种物种间的交互的进化演变。
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
正因为未来世界很可能是人类与机器共同成长,一起进化,所以kk的书,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对于未来趋势的论述,而是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的启发。
每次看凯文凯利的文章都能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和方向
哇,太可怕了,我有块腿骨,是人造骨……所以我不是纯粹意义的人类了~哈哈哈
沙发?
太棒啦,原来凯文.凯特有这样深入地思考!收益良多
虽然很久之前写的,但是很有启发
失控是世界上最普遍的。
漫无头绪
有点中医的辨证,我是不看中医
#我要做大咖#打卡:感谢老师分享凯文·凯利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受教!作者在书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失控既可理解为失去控制,也不妨理解为不必控制,让无形之手去自动调节无序状态,一个更好的答案很可能就将从中诞生。从连接到涌现的过程,让文中的失控成为可能。对此作者提出了九条法则、技术是第七种生命体,机器越来越多的展现出生物特征。启发读者对未来形成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正是本书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