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初学者电台很高兴和跳岛FM串台,我们都喜欢“书”这样一种具有历史脉络、也具有生长性的媒介,因为生活中的具体实践相遇。在这期节目中,梦莎与跳岛FM主理人猫弟、两人的共同好友btr连线,共同翻阅经历07年、21年的两本《做(do it)》,聊了聊这个有着近30年历史的艺术项目——do it,以及艺术创作这件事与普通人、与日常生活的交缠。
把喜欢的书变成超大号彩绘地毯、把连体袜扎成背包、制作一部低成本电影……这些都出自于《做(do it)》这本书,当代艺术家们跳出展厅,给出了他们基于日常生活的动手方案,告诉我们:人人皆可做艺术。只是这句鸡血一般的话难免让人产生警惕:真的“人人皆可”吗?为什么“你也可以做”后面往往跟着一句“但你没有”?如果是的话,初学者要如何开始ta自己的实践?
书中方案也不乏有机巧又挑衅的几个: “把此书整体临摹十遍”、“无视这个方案”、“此页过后请闭眼”……若是按书中顺序逐一实施,势必是一个曲折反复、自相矛盾
、漫长的过程,大概率是你会中途就听从指令把书烧了,使得读完这本书成为不可能。它当然可以作为一本艺术初学者拿来效仿与体会的方案书,但它还可以是什么?这个聊天时最初抛出的问题也许到最后也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它可能只是一个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容器,一个善意的邀请,书里的言语都汇集并重组成了一句触发行动的简单指令——“Just Do it!”。而你自己使用它的方式也像书中的脑洞本身一样有着无限荒谬古怪的可能。
本期嘉宾
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文化评论人。出版有《迷你》《意思意思》等。2014年起创办微信公众账号“意思意思”(petite mort)。
本期主持:
猫弟:跳岛FM主理人,豆瓣小组「手机橱窗计划」发起人。
赵梦莎:编辑,前艺术媒体从业者,abC艺术书展联合发起人。
本期梗概
03:40 假如用一个词来定义“do it”:说明书、食谱、作品方案还是……?
08:51 “do it”在中国的出版物:《做》从2007版到2021版
10:41 一本“摊在手上像一只软软的手风琴”的书
14:08 提名环节:两本《做》里面我们喜欢的方案
21:00 “无视这个方案”、“把这本书烧了”……拒绝“做”可能是艺术家最喜爱的回应
21:55 方案即作品?不如把此书当作一个展览去看
24:57 用读文学书的方式来读方案书,反之亦可
26:40 “人人都可以做艺术”,只是有些“人人”比另一些“人人”厉害一点
31:05 从方案到完成状态的作品,中间有着怎样的距离?
35:15 我们各自的日常创作经历
btr:如果这个冷笑话你没听懂,没关系,明天再来看看哦
猫弟:在手机壳里策展,拼贴个人的生活趣味
梦莎:给正在消失的胡同店面保存一份声音档案
54:05 给听众的“do it”指令几则
欢迎大家去@abC艺术书展 微博参与互动,我们将抽取两位幸运鹅,联合送出橙意大礼包一份!(礼包内含 1本《意思意思》+1个abC橙色托特包+随机放送的Do it卡片+随机出现的橙子)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