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在革命中蜕变——红巷走出的农运领袖陈荫林

【31】在革命中蜕变——红巷走出的农运领袖陈荫林

00:00
10:13

在革命中蜕变——红巷走出的农运领袖陈荫林

在武昌红巷中,曾走出一名通过革命实践转变思想,不断进步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就是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潭秋的胞弟——陈荫林。

陈荫林天资聪颖,自幼就有“神童”的美称。1915年,陈荫林离开家乡来到武昌投奔哥哥陈潭秋,考入武汉外国语学校学习英语。三年后,陈荫林考入北京大学学习英语并在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通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陈荫林逐渐产生投身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教育救国”志向,并在1921年回到武汉进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任教。为了实现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陈荫林以校为家,住在校内,与学生朝夕相处,常常利用课堂讲授和课余时间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作为兄长的陈潭秋认为陈荫林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根本途径,二人因此也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是谁也没有说服谁。然而,陈潭秋没有放弃启发陈荫林的想法。在一次谈家常过程中,陈潭秋以家族经历说服陈荫林:一是祖父从事教育一辈子,未能强国,也未能兴家;二是家族兴办的织布业在洋纱洋布面前毫无竞争力;三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才是阻碍中国进步的根本原因,只有赶走它们,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

陈荫林在陈潭秋的说服下,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以及工农运动,在武昌徐家棚、黄冈深入工农群众之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1923年,陈荫林同工人一起发动了京汉铁路大罢工,斗争结束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湖北地区的农民运动工作也主要由陈荫林负责领导。在陈荫林的领导下,湖北地区农民运动快速发展,为国民革命军北伐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昌后,为使农民运动有更加专业的农运骨干领导,毛泽东向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党部提出在武昌筹备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建议,得到了三省的大力支持。陈荫林作为湖北省的代表协助毛泽东筹备农民运动讲习所。农讲所筹备初期,校舍、经费等问题难以解决,陈荫林尽全力帮助毛泽东解决这些问题。1927年3月,位于武昌红巷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课,陈荫林积极参与农讲所的教学工作,在主讲《关于农民运动的组织》一课时,他通过自身的实践经历,向农讲所学员阐述了建立农民协会的目的、农民协会的性质和作用等问题,使学员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以及农民运动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

此后,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阅马场红楼召开,大会选举陈荫林为大会秘书长。陈荫林在会上全面系统阐明了湖北农民运动发展的全过程,明确提出农民运动反对土豪劣绅的任务。通过教学与实践,陈荫林已然成长一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导者。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从此湖北农民运动转入了低潮。在汪精卫集团叛变前夕,根据湖北省委的安排,陈荫林和刘子谷带领湖北农民武装训练班的学员,去江西找贺龙的部队。他们一行600多人,乘“农民号”小货轮,顺江东下,在九江追上了贺龙部队。遵照贺龙的指示,他们把湖北农民武装训练班的学员交给教导团。陈荫林和刘子谷则乘火车去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占领南昌后,他被任命为工农委员会委员兼宣传科长,负责其中一支宣传队,宣传队每日同先遣队提早出发,了解部队所经之地的民情风俗、山势地貌,做好沿途的宣传工作。8月初的南方,正是盛夏季节,骄阳似火,连续长途行军,加上食宿无保障,陈荫林身染重病。但部队行军在即,宣传工作又脱不开身,他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后不幸病逝,时年二十九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