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公元10世纪的一桩谋杀,是她等候已久的死亡

《洞仙歌》:公元10世纪的一桩谋杀,是她等候已久的死亡

00:00
16:04

洞仙歌【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连暗中偷换。



 完整文稿

(独白)花蕊夫人:皇家猎苑,花开如锦,连绵不断,我不断想起蜀中风光,连绵不断的芙蓉花,那时候大家都叫我花蕊夫人。当然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现在我离开了蜀中。我仍然陪侍在天子之侧,只是从蜀国天子换成宋国天子。天子与臣子共赏春光,他劝他的弟弟晋王饮酒,晋王看了看我,说:“如果陛下让夫人折花给我,我就喝。”

天子于是对我说:“你去吧。”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死期就要到了。

我盼望已久,也等候已久的死亡。

这是发生在公元10世纪的一桩谋杀。当时是北宋初年,在位的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与臣子在后苑宴饮、打猎,花蕊夫人随侍在侧。赵匡胤劝弟弟晋王饮酒,晋王再三不肯,最后推脱不过,便提出要求,如果花蕊夫人为他折花,他便饮酒。但就在花蕊夫人转身折花的那一刻,晋王上紧了弓弦。

花离枝,箭离弦。

在千年之后揣想当时,花蕊夫人倒下的时候,不知道鲜血是不是漫过了她手里的花枝,也不知道夕阳有没有为她的鬓角染上金边,而千里之外蜀中的芙蓉,有没有齐齐叹息,垂下花颜。

晋王射杀花蕊夫人的理由是红颜祸水。因为她曾经是后蜀末代君主孟昶的妃子,蜀国已经亡国,孟昶已经死了,她却得到了征服者赵匡胤的宠爱。作为皇帝的弟弟,晋王很担心哥哥被妖女所迷惑。

这是个自古以来经久不衰的罪名,商有妲己,周有妹喜,汉有赵飞燕,唐有杨贵妃。

而绝代美人的香消玉殒无论什么时候都让人唏嘘。花蕊夫人的声名并没有随着她的死亡而消散。就在百年之后,一位横空出世的天才诗人就凭着自己少年时的记忆写下了这首《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连暗中偷换。

这位诗人名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是个不必多加介绍的名字。这首《洞仙歌》写于苏轼47岁。苏轼在诗的序言中说,他七岁时遇见一个姓朱的眉山老尼,老尼自述曾经跟着师傅进过孟昶的后宫,亲眼见到孟昶与花蕊夫人在摩诃池畔纳凉,听到孟昶为花蕊夫人写词。老尼记住了词的内容,哼唱给年幼的诗人听。四十年过去,诗人仍记得其中两句,可见刻骨铭心。苏轼就这样仅凭记忆中的这两句,推测出当年老尼哼唱的词牌名是《洞仙歌》,并着手补足了全篇。

词的开篇先声夺人,“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白玉雕作的骨骼,冰雪一样的肌肤,即便在炎炎夏日,也清凉无汗。你完全可以想象,那是怎样一个美人,在摩诃池畔,连天边明月都忍不住窥视她。诗人的浪漫就在这里,精巧也在这里,在他的词中,没有老尼,没有侍婢,摩诃池畔就只有一对恩爱情侣,明月照人。时已三更,君王携素手,坐看星河耿耿,明月东移,屈指算西风几时来,而流年就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偷偷过去。

(独白)花蕊夫人:那当然是我最好的时光。无论我什么时候回头望,都能看见那片月色,水殿之中,有凉风习习,有暗香浮动,有君王在侧。他是蜀地的君王,也是我的夫君。“花蕊夫人”是他为我取的名,《洞仙歌》是他为我写的词。锦官城中遍地芙蓉是他为我种植。到西风来,花开如锦,从眼底一直铺展到天边。我想哪怕有天我年老色衰,荣宠不再,我也会记得这些甜蜜时光。我想我会一直记得。但是我没等到这天。我没等到年老色衰,也没等到荣宠不再。

宋国大军压境,蜀国一夜之间陷落。孟昶哀叹说,我和先帝温衣美食养兵四十年,到大敌临前,竟没有人为我向东放一箭,我想坚守,谁与我同守?平心而论,孟昶不算昏君。他有过好大喜功,任用小人的过失,却也有过整顿吏治,劝农兴教的功劳。唐朝之后,中原乱起七十年,他和他的父亲曾经于战火中保全地方。只是此时,乱世已到了尾声,不可能再容他偏安一隅。


孟昶投降宋国,被押去汴京。成都百姓携老扶幼为他送行,一直送到眉州,痛哭而绝者百人,可见是得人心。但是大势所趋,无可奈何。孟昶抵达汴京,七日而卒。他的母亲绝食而死,花蕊夫人应召进宫。有人说赵匡胤为了得到花蕊夫人毒杀她的夫君,也有人认为以宋太祖的心胸,不至于此。但我想,即便真是宋太祖杀孟昶,那也不会是为美人,而是为孟昶太得人心。

有时候因果没有那么重要,至少没有结果重要。

(独白)花蕊夫人:我的夫君死了,我还活着。我有无数的理由去死,但是我想活着。

如果我死了,所有属于我的,属于和我夫君的记忆,都会在这世间烟消云散。我会希望它们存在得久一点,关于那些过往,那些木芙蓉,那些风吹过摩珂池的夜晚,那些在夜晚里默默流淌过指尖的时光和心愿。后来,我被召进宫,天子让我写诗。我听说过三国时魏文帝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是生死攸关;眼前于我,也是生死攸关。我不记得我走了几步,但我想历史会记下这首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里,题目叫《述国亡诗》。

短短二十八个字,足以让我们窥见美人才情:君王在城墙上竖起投降的旗帜,我一个深宫女子如何得知?十四万将士卸下战甲,放下兵器,就没有一个有男儿气概来保卫家国吗?

这首七言绝句足以让所有将亡国罪名强加于后宫女子的人汗颜——但是花蕊夫人还是死了,还是死在“红颜祸水”这个罪名之下,而射杀她的晋王并没有被问罪,反而在若干年之后,在烛影斧声的疑云里登基称帝,是为宋太宗。


青史无情。

多情是美人的故事,是眉山老尼惊鸿一瞥,是诗人苏轼念念不忘,是唱响大江南北的这首《洞仙歌》,也是蜀地百姓口口相传中,芙蓉花神的送子传说。传说花蕊夫人虽然深受宋太祖宠爱,但是旧情难忘。她将亡夫孟昶绘于纸笔,挂在宫中,夜深人静,泪眼相望。这件事被宋太祖听闻,追问缘故。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自己挂的是送子之神。送子之神从宫中传到民间,从北宋传到晚清,以讹传讹,花蕊夫人被传为芙蓉花神,也被传为送子娘娘。


荒诞不经,正史不载。所以我们也无从知道,孟昶死后,花蕊夫人在赵匡胤的后宫里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她的夫君孟昶是个亡国之君。历来亡国之君都被钉死在耻辱柱上,历来亡国之君的女人都会任人践踏。所以国破家亡的那一刻花蕊夫人也许恐惧过,也许怨恨过,恐惧于祸福难测的命运,怨恨她的夫君不够英明神武,不能够抵御宋军铁蹄,也许还怨恨自己遇见的是个亡国之君,怨恨自己深爱的,偏偏是个亡国之君!


一个后宫女子,不可能决定国运兴衰;一个亡国之君,不可能庇护一个美人。花蕊夫人迅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她必须进宫,她必须接受宋太祖的垂青,她甚至不能够死:不得天子允许,她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生死。是的孟昶死了,但他还有儿女,他还有国民,他们都承受不起上位者的迁怒。这也许是花蕊夫人活下来的理由。但或者纯粹就只是花蕊夫人蝼蚁偷生。

成王败寇的时代,这是爱上一个失败者的宿命。

虞姬爱过,盖世英雄如西楚霸王也只能叹息“虞兮虞兮奈若何”;息夫人爱过,却最终也只能“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她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好在世人也能体谅“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美人余生,只欠一死。

无论花蕊夫人是不是想死,是不是有勇气去死,她知道这都是她躲不开的结局。她不得不等候她的死亡,等候从身后飞来的命运之箭。她知道这个结局,所以她坦然接受。她走过去,在秋光里,摘下她生命里的最后一朵花。

可惜不是芙蓉。

鲁迅先生说,我一向不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杨妃乱唐这些古老话。我想到现在,所有人都不会信也不该信了。在那些古老的、天下逐鹿的游戏里,一个女人的生死,并不在她自己手里,她没有可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但她往往是最终的承受者,她承受这个结果,但也许她原本只是来这世间,摘一朵阳光下的木芙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树纬

    夏妹喜,商妲己,周褒姒

  • 与幸福相遇在深深红尘

    孟昶(chang上声),非读闯

    Jean小青青 回复 @与幸福相遇在深深红尘: 我觉得她读的每个“昶”都介于“闯”和“场”之间,也许是她口音不标准吧

  • 1892068gbqq

    夏桀和妺(mo)喜 周幽王和褒姒

  • 考拉个性

    妺喜不是周朝的,是夏朝的

  • 与幸福相遇在深深红尘

    可以重录了,昶多次读错!

    素人桃桃 回复 @与幸福相遇在深深红尘: 难道你的耳朵跟别人不一样?昶又不是生僻字,怎么会错。

  • 不信人间有白頭

  • 不信人间有白頭

  • 不信人间有白頭

  • 不信人间有白頭

  • 不信人间有白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