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曹丕与甄氏的爱情悲剧,从一见钟情到遣使赐死

《燕歌行》:曹丕与甄氏的爱情悲剧,从一见钟情到遣使赐死

00:00
14:26

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念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完整文稿

曹丕写下这首诗是在建安十六年。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背景,那是个群雄并起、星光璀璨的时代,也是个动荡和离别的时代,父亲告别儿子,丈夫离开妻子,有无数的人牵挂远方,也有无数的人等不到归来。曹丕这首《燕歌行》就是一首写思念的古乐府诗。

是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

诗中没有说丈夫为什么离开,就只有妻子的猜测:我想他在远方,我想他一定在思念着故乡。故乡都有谁呢,有苦苦思念他的妻子啊。

学者郭茂倩认为,曹丕这是拟设征夫妻子的口吻,怀念远征不归的丈夫。

曹丕不像他的父亲曹操,慷慨激昂。对酒当歌,问的是人生几何,东临碣石,观的是沧海之大;也不像他的弟弟曹植,辞采华茂。“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曹植的诗里名都妖女、京洛少年竞相出没。

曹丕不是这样的,曹丕的诗婉约质朴,他似乎总在想这些小事,比如丈夫远行,妻子该怎样思念。

他想,那一定是在秋天。

深秋邺城的清晨,草木萧瑟,白露为霜,抬头可以看见苍灰色的天空里群燕辞归,天鹅也在往南飞。一定有雄壮的军鼓、战歌,军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骏马的鬃毛拂过手背,握在手里是粗糙的缰绳。

曹丕也许想过,如果远行的是自己,那送行的就是妻子甄氏,一切就像《燕歌行》里描述的那样,秋天,远征,熟悉的城池被抛在身后。

曹丕心里勾勒出那样一个场景,也勾勒出在灯下牵挂和思念的女子,那也许是他的妻子甄氏。

或者更准确的说,他“希望”是他的妻子甄氏。

(独白)女子:我不知道他现在到了哪里,在哪里扎营,在哪里吃饭,在哪里过夜。他从前和我说过他父亲行军之难,说熊罴虎豹,雨雪霏霏,说桥梁断绝,人马同饥。他也会这样艰难吗?他会在想念我吗?会吧。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要跋山涉水去打仗。就算我明白。我也舍不得。我守着空荡荡的府邸,这样大,这样空,思念这样绵绵不断,不知不觉眼泪打湿了衣裳。我思念他。

曹丕的想象不止于此,他像是在挥毫作画,勾勒出一个完完整整思念丈夫的妻子,妻子送完丈夫出征,回到家里,她陡然发现,丈夫不在的时候,偌大的府邸竟然这样空落。

那些精心雕琢过的房梁和栏杆,那些精心描绘过的窗户和回廊,那些精心打理过的树木和花草,还有那些精美繁复的衣裳和首饰,这时候落在眼睛里,就只剩下“茕茕”两个字。茕茕,是形单影只的样子。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是不敢,是不能。

这世上的思念和牵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也抛不开放不下,于是“不觉泪下沾衣裳”。当思念和苦闷积累到无法忍受,诗人想妻子也许会拿出心爱的七弦琴,素手拨转,调成清商。

清商是东汉乐调,悲婉凄清,歌有长短,长歌慷慨,短歌哀伤,而思念丈夫的妻子定然弹不出长调。

所以曹丕在诗中写:“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但是最难过的还是晚上,“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独白)女子:明月皎皎照进屋子里,星河从璀璨到黯淡。长夜无尽,长夜就要过去。我走到窗前,看见遥遥相望的牵牛织女星,我忍不住想要问,他们有什么罪,要隔着银河不得亲近。

而我们又犯了什么错,要忍受这样的离别?

在曹丕的想象里,离别的痛苦会让妻子放弃理智,指着星河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在三国这样一个时代,离别和战争都是生活。战争意味着离别,相爱的人尤其不能够忍受离别。所以有时候,人们也许会用离别的思念来证明爱。

比如曹丕。


曹丕与妻子甄氏相遇于一场天下易主的大战,史称官渡之战。

听说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这场东汉末年的著名战役。这一仗曹操以少胜多,打败曾经的北方霸主袁绍,从此中原初定。

如果以曹操入主邺城为标志,这场艰难的战争打了足足四年有余。战争开始的时候曹丕13岁,到战争结束,曹丕已经长到足以能够领军作战的年岁,他领军进入到袁家府邸。这里已经没有男人了,在刀锋之下瑟瑟发抖的是袁绍的妻子和儿媳。

曹丕轻佻地让老妇人把儿媳的头抬起来。

这是一张纵然恐惧也不能稍减姿容的面孔。她如此光彩照人,史书记载了她的美貌,也记载了少年曹丕的心动。他心动得这样明显。

这在当时,并不是一桩让人喜闻乐见的婚事。甄氏大曹丕六岁,已婚,她的丈夫是袁绍的次子。

这桩婚事也让曹操背负了骂名。

可以说,没有曹丕的坚持,就不会有这桩婚事。没有人会去问甄氏的意见,那不重要。甄氏是个战利品,她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但是曹丕爱她,毋庸置疑。如果不是深爱,很难解释为什么曹丕会给她妻子的位置,且专宠多年。


但是这世上没有哪种爱是不需要回应的。付出爱,就会渴望得到爱,无论你爱上的是云端上的仙子,还是生死不能自主的阶下囚。

希腊神话里塞浦路斯的国王爱上象牙雕成的少女,他也会向神乞求少女睁开眼睛,乞求少女的眼睛里有自己的倒影。何况曹丕爱上的是个活生生的人呢。他必然会希望得到甄氏的爱。

那么甄氏爱不爱曹丕?

没有人知道。

一个阶下囚会不会爱上征服者,没有人知道。也许爱,也许不,有无数种可能。但是在爱情里没有人能够自信,无论尊贵如帝王将相,还是卑微如贩夫走卒。

只能在反复试探中设想,如果相爱,如果相爱却离别,就会思念,源源不断的思念,绵绵不绝的思念,思念到肝肠寸断,泪下衣裳,思念到推窗见月,问牵牛织女,为什么这世间要有离别。

诗人反反复复书写的是离别,是离人思妇,是反复不能问出口的疑虑,是一个相爱的证明。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首古乐府诗会在结尾执着地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横亘在曹丕与妻子之间,这点爱与不爱的犹疑,就是他们之前无法跨越的银河。

曹丕这首《燕歌行》写于他25岁,他没有远征,没有离别,他的妻子甄氏堪称完美,但是他看不出甄氏是不是爱他。

公元216年,曹丕30岁,跟随父亲曹操远征,同去的还有他的母亲和孩子。一去半年,归来是在三月,草长莺飞。

曹丕想过很多次重逢,到眼前,是甄氏出城相迎,她这样喜气洋洋,以至于左右侍婢都奇怪,说:“夫人与孩子分别这么久,难道不该思念憔悴吗?为什么夫人容光焕发,竟远胜从前?”

甄氏回答说:“孩子有祖母照顾,我有什么需要担忧?”

左右于是纷纷都夸甄氏贤明自持。历史没有记载曹丕这时候的反应。甄氏与侍婢说的也都是孩子,但也许他们说的不是孩子。国人含蓄,仿佛这世间只有父母天职。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总是真的:曹丕发现自己不在家中,他的妻子比他在的时候更愉快。


《燕歌行》里因为丈夫远行,思念徘徊,泪沾衣裳的女子形象在这个时候,轰然崩塌。而这时候距离他们相遇,已经整整12年过去,曹丕没有等到他的爱情,甄氏却等到了她的死亡。

黄初二年夏,甄氏死在邺城。

而曹丕身在洛阳。

离别成为他们最后的结局。

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它的悲剧不在于生离死别,而是你我长相厮守,我爱你,你不爱我。

每个人都渴望真诚的爱情,渴望自己爱的那个人刚好也爱自己。用什么来证明爱?用相守也用离别,相守时候的欢愉,离别时候的痛苦,痛如《燕歌行》中的思妇,指着牵牛织女问他们有什么罪?

他们无罪,他们相爱。

不相爱的人没有这种痛苦。

诗人曹丕最终没有得到甄氏的爱情,但是爱情在燕歌行里,缱绻缠绵,缠绵缱绻,流传至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古顏

    有些爱未必是指爱某人,而是爱“拥有”某人,比如曹丕

    昀在晴天 回复 @古顏: @喜马社区

  • 梨语山茶

    曹丕只是以男声写女调,并不一定指的是甄宓,他对甄氏也是爱而不终的

  • 康平易

    👏

  • 了悟一

    从一见钟情到遣使赐死

  • 了悟一

    曹丕与甄氏的爱情

  • 听hua开的声音

    这世上没有哪种爱是不需要回应的,付出爱就渴望得到爱。

  • 继续青春

    快完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