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

00:00
06:03

河上龙灯胜会起源于南宋绍兴年间,在萧山区河上镇一带流传,每年元宵节期间以河上镇溪头村为中心,以板龙表演为主,融合马灯、高照等民间艺术元素,持续时间较长。


河上龙灯胜会每一板凳称为一桥龙段,表示男丁一人,即民间的“一桥一丁”,象征人丁兴旺。板龙分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高2.3米,长2米,宽0.8米。龙身由龙段组成,每桥龙段长2.1米,宽0.2米。龙尾,长1.3米,高2米,其尖端处有五指分叉状的尾鳍。龙段接上龙头和龙尾,连成一条波浪形的长龙。


河上龙灯胜会的民俗活动主要包括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等仪式。开光大典在正月初五举行。先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汇合的三江口取来开光圣水,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毛笔蘸上圣水涂在板龙的眼珠上,为板龙开光。开光后的毛笔扔给观礼的民众,民众则争抢毛笔,象征将来孩子学业有成。


龙灯胜会巡街时,大宝马队、小马队、锣鼓队、鸡毛猴狲队打前阵,50多块板龙段接成一条长板龙,200多人齐上阵,浩浩汤汤,热闹壮观。最精彩的在于舞板龙,板龙舞有其独具魅力的阵势,“元宝抽心”、“柴爿扣”、“反柴爿扣”、“跑马阵”等,时快时慢,时而绕圈,时而反转,精彩绝伦,观者如云。


最后一天晚上舞龙灯时,要在祠堂中绕柱舞龙,在溪头村操场上则有各种阵势表演,其中最激动人心的是绞龙浆,即用尽全力舞龙,将龙段舞得散架为止。最后在河中化龙,即化灯,将龙头与龙段点燃,送龙王上天。



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区级传承人 傅红波:

大家好,我叫傅红波,今年47岁,是河上龙灯胜会第五代的传承人,也是龙灯制作团队最年轻的一员。


身为溪头村人,龙灯则是我们的信仰,从小就耳濡目染,让我对其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在我十几岁时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去盘龙灯。从三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参与龙灯的制作了。一开始是为龙灯的制作提供材料,像龙鳞,麟峰,马灯的毛都是由我制作的,还会和别的制作人员一起去采购。后来跟着老一辈人学习制作手艺,学会了制作马灯、龙段。渐渐地我开始和年轻人一起参与龙灯胜会,背龙灯,到后来负责龙灯胜会参与人员的管理,并且主要管理马灯的表演。近几年,我们的河上龙灯名声越来越大,经常会参加各种活动和表演,我也都一一跟随着。


河上龙灯胜会从只是在附近乡村有名到走出萧山走向国家级,经历了很多。我们的龙灯完全是靠着自己手工来制作的,一开始用剪刀剪龙鳞、麟峰、贴画,很是复杂,耗时耗力,后来自丛我的加入,在不失去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机器的操作,提高了制作效率。


我们每年要制作一条龙灯,这条龙在制作上面工序相当复杂,我们一个制作团队要用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我们的板龙活动主要分三个章节:第一,开光大典,在开光当天广场上聚集了丛十里八乡赶过来村民,来一睹龙头尊容;第二,闹元宵,在元宵节的这一天,是舞龙最盛势的时候,很是热闹,人声鼎沸;第三,化灯,到正月十七晚舞龙的阵势更是热闹,所为的绞龙浆,然后把这条龙灯送到河里化灯,送龙王上天,祈福来年全镇人民幸福安康大丰收。


疫情前的几年,因为河上龙灯胜会的名声大噪,参与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更是参加了央视的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还参加了央视《家乡》栏目的录制,更加提高了我们河上龙灯的知名度。河上龙灯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感到特别自豪,自己参与的东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更是支持我继续为河上龙灯传承而努力的动力。


非遗传承,匠心守候。我是河上龙灯胜会传承人傅红波,感受中国传统龙灯胜会的精彩绝伦,来萧山就对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