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悲苦与欢乐的交替

63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悲苦与欢乐的交替

00:00
08:28

微信公众号:@听古典

课程资料:添加助手微信 zhushou100wen(完更领取《古典音乐手册》电子版)




63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悲苦与欢乐的交替


1799年,贝多芬已深受耳疾的折磨。孤苦的生活中,唯有音乐是贝多芬的精神寄托。在这样的境遇下,贝多芬创作了《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也就是著名的《悲怆奏鸣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作品。


《悲怆奏鸣曲》是题献给音乐爱好者李西诺夫斯基亲王的一部作品。1794-1796年间,贝多芬曾经在亲王家居住,李西诺夫斯基亲王也是贝多芬的第一个贵族朋友和保护人。


《悲怆》这个标题是贝多芬自己确定的。作为贝多芬的早期作品,《悲怆奏鸣曲》已经明显体现出了贝多芬奏鸣曲的戏剧性与英雄性风格。听觉不灵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的内心始终有一股反抗残酷命运的力量,他努力追寻着幸福的生活,因此这部作品也体现出了一种不愿向命运低头的力量感。特别是作品里钢琴的强弱力度对比,增加了音乐情感的表现力。哪怕前方的道路是未知的茫然,贝多芬也要勇敢前行。


《悲怆奏鸣曲》采用了古典传统奏鸣曲的“快--快”三个乐章的模式。我们首先进入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开场就是一个轰鸣“震音”,就如同给悲苦的生活的一个下马威,而后便是一段缓慢的戏剧性引子,仿佛是在叹息中寻找着突破的力量。


而后,音乐中的积极力量逐渐迸发,和弦的不断律动,节奏也越来越快,有一种心脏兴奋跳动的感觉。 


可以说第一乐章是“先抑后扬”的模式,刚开始阴郁低沉,有着对命运深沉的感叹和哀诉的表白,而后转向了连续的积极动机,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体现出了倔强的风范,表达了贝多芬于命运坚定的信念。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是一个抒情的回旋曲式的如歌慢板。第一乐章中的激动情绪渐渐消退,进入到了一个舒缓、幽静的情境里。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贝多芬不疾不徐地讲述着自己过往的故事。眼前仿佛出现了落日的余晖,生命的悲凉感慢慢化成了一条河流向远方,微风下摇曳的树叶以及远处起伏的山峦,营造出了崇高而安逸的静思心境。或许这也正是贝多芬心情的写照,虔诚的祈祷氛围以及富有牧歌般的音调里苦中作乐。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则是一个奏鸣回旋曲式的快板,充满了激烈的情绪与不安宁感。悲怆的情绪,在这一乐章得以诠释。


经过沉思的贝多芬,仍然不愿向悲苦的命运低头,他仍然要追求生活的美好。不懈探索的情绪越来越坚定,也越来越强烈。左手切分的和弦音符以及右手密集型的音符,使“悲怆”的旋律展现出了鲜明的戏剧性活力。


结尾部分,在一段安静的内省旋律后,以一个急转直下的下行音阶斩钉截铁地终止全曲似乎表达了贝多芬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仍然屹立在斗争的急流中




好了,这就是《悲怆奏鸣曲》的三个乐章。怎么样,听完你有什么感触呢?


我个人的感受是,贝多芬的奏鸣曲最大特色就在于,从中我们能听出一种情感性与思想性。


罗曼·罗兰写道:

“悲怆”第一乐章表现青春的火焰和热烈的冲动第二乐章情潮似乎安定下来,沐浴在宁静的气氛中第三乐章是泼辣的回旋,激情重新抬头,音乐中的光明与黑暗之对照,似乎象征着悲苦与欢乐的交替。


确实,贝多芬的奏鸣曲展现了情感的张力以及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听他的作品,我们大脑里总会思考些什么。就像贝多芬自己所说:音乐应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


好了,接下来,给大家推送完整版的《悲怆奏鸣曲》三个乐章,而后我们去欣赏他的另一部作品《月光奏鸣曲》


感谢收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毛娃娃_vc

    贝多芬把苦难转化为欢乐,被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创作那么美妙乐章,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优美……😘

  • 甜心小竹子

    美妙旋律,起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