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地
闽江源头,武夷腹地,生态光泽,渊远流长。寻访远古遗风,领略秀美杉城。大家好,这里是光泽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千年光泽我的家》系列节目。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茶地》。作者:何少川
茶市街,按照民间命名的传统习惯,顾名思义,应该与“茶市”有关。
今天我们说的茶市街,位于光泽县城西,在明清年间曾经是闽北地区的一条繁华并且颇有名气的街道,也是光泽县城关通往西路各乡村,前往江西资溪、黎川方向的交通要道。据说鼎盛时期的茶市街货栈、客店、酒铺等种类齐全,热闹非凡,这些全都是因茶市兴旺而带来的景象。
然而茶市街最初形成于哪年哪月,现在却已经无从查考,只能借助于那些不能确定真假的民间传说。所幸,传说中的故事演绎还算合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光泽茶市街的起源。
咱们先从茶市街的地形说起,光泽县地处山区,茶市街这里却是一片比较难得的平阔荒野,富屯溪的支流西溪缓缓流过,又靠近当时的城区,实在是一块既适合居住又便于拓展创业的好地方。不过,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却荒无人烟,直到来了一对夫妇,他们是山里的茶农。这对茶农夫妇很勤劳,培苗、挖坑、施肥、除草、捉虫、采茶、制茶,一年到头辛勤劳作,茶叶的产量不小品质也好,却苦于销路不畅。是啊,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拓展销路,他们下得山来,看中了这块平整却无人居住的土地,在这里搭盖简易的窝棚栖身,焙制茶叶出售给城里人。由于他们焙制出的茶叶品质优良,香味口感都好,很受城里人的喜欢,生意越做越红火。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对勤奋而且具有开拓精神的夫妻创业发家理所当然。确实如此,他们挣到了一大笔可观的财富,盖起了一大幢砖木结构的房屋,同时也吸引来了一大批茶农,这些茶农学着他们迁到这里制茶卖茶做生意。接着,临近的西溪边上建起了码头,方便水路船只运货。水路一畅通,人来人往,这里的人气更旺了,连一些达官贵人也纷纷在这里建房安家,于是房子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精美。渐渐地,路两旁肩挨肩的都是住户、店铺和客栈,成为光泽县城中一条最具吸引力的街市。
街市原本没有名字,有一年来了县令,他一走进巷口就闻到扑鼻的茶香,又看到茶农们在自己的店铺里焙茶卖茶,忙忙碌碌的,便顺口说道:“这里就叫茶焙街吧!”所以,光泽县县志上一度记载这里为茶焙街。后来人们看到这里街市般热闹,又有了相当规模的茶市,慢慢改称它作“茶市街”,并最终被确定为正式的街名,延续至今。
时间推移到今天,已是光泽城关重要组成部分的茶市街仍然颇具规模,它全长425米,宽2米,有巷子10余条。街名依旧在,如今却不见茶市,也闻不到醉人的烘焙茶香。幽长的巷道两旁,只保留着密集的民宅,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展现着明清建筑风格。透过有些敞开的大门,可以窥探到这是些二进式或三进式的大院落,院落里的房屋不乏精雕细刻的构件,保留着当年的华美余韵,由此也不难想象当时这些房屋在街市中的显赫地位。
此外,茶市街还有个其他地方早已罕见的现象,那就是除了一两家信天主教的大门外,其他近百家临街的两扇大门,清一色地贴着红纸黑字的“神荼”“郁垒”。大家知道,中国民居有贴门神辟邪的传统,传说中“神荼”“郁垒”是能治服恶鬼的神,不过他们是南北朝时时兴的门神,唐代改成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员大将,五代后多用吉祥楹联替代。然而,这里却贴的是久违的“神荼”“郁垒”,而且不是一家两家,几乎一整条街民房的大门都这样,可见这是当地延续已久的一种历史传统,而形成这种传统无疑与茶市街有关,毕竟茶市街由古人制茶卖茶发展起来。“荼”为茶的古体字,这里人理解的“神荼”就是茶神,所以,茶市街当然要让茶神来保佑啦!
除了茶市街,光泽还有众多地名与茶相关联。如,茶西坑、茶富、茶园、茶演、茶阜陂、茶洲、茶枧、茶坪、茶山、茶树排等等。当年都是茶叶生产比较集中的地方,由此可见历史上茶叶生产涉及地方之广,在光泽经济和民生中的地位有多重要。清康熙版《光泽县志》地理志中记载,茶是光泽一大产物。这更足以作为光泽县茶市兴盛的历史明证。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茶地》,感谢您的倾听,我们下期再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