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疫病史鉴》中记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古代传统中医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而在外夷也是如此。战争伴随着瘟疫肆虐整个世界,雅典大瘟疫、安东尼瘟疫、欧洲黑死病、灭绝印第安人的天花、西班牙大流感等等,这些传染病背后是冰冷的死亡数字,瘟疫所到之处,“寸草无生”,恐怖之极,让人无法想象。
人类与瘟疫的斗争几乎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几千年来,瘟疫一直就是威协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敌人。古代医家和先民为抵御疫情、延续生命,不断探索对瘟疫的认识和防治,经历了一个从懵懂无知到科学防治的艰辛过程,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隔离检疫、消毒、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个人卫生、“未病先防”等措施。应对疫病的蔓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
西汉史料载:“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这意味着当时政府为控制流行病而建立了公立的临时医院,说明中国早在公元2年就对传染病采取了隔离措施。
古人还在环境治理上下了很大功夫。我国古代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出现得很早。在河南淮阳平粮台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中就发现陶制的排水管道,距今已有4300
多年。在郑州商城遗址也发现陶制的排水管道,并与石砌的蓄水池相连通,城内还有多眼水井,整个都城形成有完整的给排水系统。
东汉时毕岚还在京城洛阳发明了用来在街道洒水的机械——“渴乌”,史载:“又作翻车渴乌,旋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这些措施确实有利于空气的清洁和市民的健康。古代也很注意在城市建造公厕。《周礼·天官》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郑玄释“匽”,蠲为路厕,可知周代设有“宫人”来负责管理街道的厕所打扫。
制定了对疑似传染病患者的报告制度。《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道:“爰书:某里典甲诣
里人士五(伍)丙,告曰:‘疑疠。’来诣。……令医丁诊之。”意思是说某里的里长甲送来该里的士兵丙,报告说:“怀疑丙得了麻风病,故将他送来,让医生检查。”这说明秦朝已有严格的传染病疑似患者的报告制度。《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意思是说:城旦、鬼薪得了麻风病,该如何处置?应迁往麻风病隔离区“迁疠所”。如果一旦发现了疫病,就要及时采取隔离检疫措施,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这在秦代已有法律规定。
隔离是阻断疫情扩散最有效最基本的手段,这种方法自古有之。古人通常的做法就是将病人安置到某空置地域,然后由官府集中给药进行医治服务。这说明在秦代已实行了对传染病人的隔离制度,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汉书·平帝纪》也载道:“民疾疫者,设空邸第为置医。”明确规定设置隔离病房治疗,以免疫病传播。东汉名将皇甫规在陇右时“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说明东汉也在军中设立“庵庐”作为疫病隔离区。东晋时还颁布官员家属如患上疫病,本人应休假隔离的规定:“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这是十分明确的官员休假隔离以防传染的制度,且时间长达一百天。
南朝齐时所设的“六疾馆”,北魏的“别坊”,唐朝的“患坊”,宋代的“病坊”以及“安乐坊”等等,都是在出现疫情肆虐的时候建设起来专供隔离治疗疫病的专用场所。
你知道“庵庐”“六疾馆”,北魏的“别坊”,唐朝的“患坊”是什么做什么的吗?是用来隔离疫病感染着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