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上)

雷锋(上)

00:00
07:08

雷锋(上)

被称为共产主义战士、最美奋斗者的雷锋应该是家喻户晓了,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位普通士兵能够赢得如此崇高而长久的敬意?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入蓬勃开展?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雷锋生平事迹,一起来走进雷锋平凡而光辉的一生。本集内容为您带来雷锋的故事。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名雷正兴,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长沙县望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一个在苦水中泡大的穷孩子。其祖父、父亲、母亲、哥哥、弟弟都被黑暗的社会折磨死了,他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经常出去讨饭、砍柴、挑水、放牛。有一天,他到地主的山上砍柴,地主婆抢走柴刀,凶狠地向他砍去。在他手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刀痕,也在他内心深处种下了对阶级压迫的深仇大恨。由于苦难生活的磨炼,他比同龄少年成熟得早一些,滋生了反抗精神。他帮助当地进步人士贴革命标语,宣传人民解放。1949年8月,长沙解放了,他获得了新生,积极参加儿童团、少先队的活动。1950年夏,乡政府免费送他入学校读书。先后在东山庙小学、清水塘完小、荷叶坝完小读完高小。他放弃了去县城读中学的机会,主动留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安排到乡政府当通讯员。

他对党和人民的关怀照顾十分感激,决心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以报答共产党的恩情。在小学,他是优秀少先队员。在村里,他是扫盲夜校的好教员。在乡里,他是领导和同志们十分喜爱的通讯员。由于工作出色,他被推荐到县委当通讯员和公务员。1957年4月加入共青团。在县委书记的教诲下,他开始领悟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对于革命大机器的重要意义,决心自己的一生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永远闪闪发光。

1957年冬,望城县委决心根治沩水,开垦团山湖,打一场水利建设的硬仗。他积极请战,被调到治沩工程指挥部当通讯员。他不顾自己个头矮小,参加抢险战斗,保卫国家财产的安全。他带头捐献钱物,为水利建设添砖加瓦。他在工地板报上宣传“一滴水、一线阳光、一颗粮食、一颗螺丝钉”的作用的观点,以表达自己“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加美丽”的志愿。他刻苦钻研农机技术,驾驶铁牛耕耘在团山湖新农场的土地上,成为望城县第一代优秀拖拉机手。

火热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激荡着人们的心房,他渴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1958年夏季,他主动请缨,到遥远的东北鞍山钢铁公司当一名推土机手。火红的岁月,火红的青春,新时代,新生活,交相辉映,放射出灿烂的光采。离别团山湖农场时,黄丽姑娘怀着依恋的心情赠他一个精装日记本,在扉页上留言,称赞他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羡慕他的干劲和钻劲,鼓励他勇往直前。“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中把自己的全部的光和热献给全中国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敬佩你。”他确如青年朋友所言,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业建设第一线,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他是一名不知疲倦、超额完成任务的推土机手。在新建的焦化厂,他是青年突击队员。其事迹传遍全鞍钢。他以“不受百炼,难以成钢”的人生信念支配自己的言论和行动,相信真正美好的青春永远属于力争上游的人。在鞍钢一年多时间里,他获得先进工作者、红旗手、节约标兵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达20多次。

雷锋始终怀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在1960年1月8日的日记上,雷锋贴上了黄继光塑像的照片,并写下“英雄的战士黄继光,我永远向您学习”的誓言。这样一位积极向上、热情似火的少年与共产主义革命又擦出了怎样的革命火花呢?敬请期待下一期,为您讲述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