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口号

那不是口号

00:00
04:05

"就在百年党庆前夕,敲打的键盘落下了最后⼀个字,我的三年知青生活,伴随着九万字的《知⻘日记》就录完了。

对于我这个七十多的老⼈来说,⼀个个字的敲打,一天天的回忆,仿佛又把我带⼊了那个知青岁月。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那时候,我是那么的年轻,不到⼗⼋岁,但心⾥却装着满满的“全世界”。

我把过去的记忆重新打开,让我时时“激动不已”。党和领袖毛主席,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阳光⾬露,照耀着我。尽管劳动艰辛,“背着太阳过山”,但留下来的⽂字可以感受出来对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一直是贯穿整个岁月的“主旋律”。

我敲打完最后一个字的上午,正逢国家以最高规格表彰二⼗十九名“七⼀勋章”获得者。获得表彰的人,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潮流,他们是我膜拜的精神领袖。但同时,他们就生活在我的周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见贤思齐”,是我们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我的知青日记里留下的也是这样的主旋律律。艰难困苦,⽟汝于成,铁要淬炼⽅能成钢。

《我的知⻘⽇记》里最后告别前磨庄时,我留下了这样的记录:“我的成长,完全是党的培养。是党把⾃己培养成中学⽣,我今天才真正感到,我在农村对贫下中农的贡献太少了了,革命需要我做的事,还远远没有去做”。这些实实在在的想法,一直⼀生陪伴着,我相信,这些思想扎在我⼼里,来源就是那“广阔天地”。

这本日记,一直尘封在我的⼼里,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视为珍宝。直到有⼀天,和同为知青的作家田雁宁在一起聊天,说起了五十年年前的《知⻘日记》,他眼睛⼀亮,“把它整理出来,那不是你个⼈的生活,而是知青那⼀代人”。

受雁宁兄的⿎励,我开始艰苦的跋涉。半年多时间里,常常是⽩内障眼睛搞得我眼花缭乱。“不是我个人的事情”,这句话⼀直激励着我。

英雄来自平凡,⼈人可以争当英雄。几天前,我去水电校打球,球馆前,挂着宣传海报,“捐献眼角膜”,一个九五年出生的眼科医生告诉我,她已经填表捐出了了眼角膜。她说,我们国家每年需求四百万个角膜,只能满足一万多人,失明者需求是很大很大的。我告诉他,我去年就捐给红⼗字会了,还给了我一个电子档号。她抬起头,看着我“你一定是共产党员吧”。

其实,真的是不需要口号,你做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感受得到的。

《我的知青日记》,我也是想让它去寻,去寻那些共同的振点,因为,那是我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不是口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