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群芳夜宴,宝玉提议行令占花名儿。众所周知,这一回里的花签隐含着众女儿的命运。曹公的写作笔法不是一般的高超,他把真相隐藏在花签的诗句背后。如果你仅从签上那一句来深究,方向就错了。我们来看一看花签背后的那些事儿。
第一签宝钗
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像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
薛宝钗抽了第一签【艳冠群芳】,诗曰: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全诗如下: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说牡丹得到东风的眷顾,应该是别有原因吧,在东风的吹拂下,牡丹花瓣如同绫罗翻卷在枝头。
宋朝诗人陆游与唐琬的美满姻缘被婆婆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为此陆游曾写下作品《钗头凤·红酥手》。里面有这样一句: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用东风代指婆婆。
东风既然是婆婆,对宝钗来说,未来的婆婆自然是王夫人了。从这个角度,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刚才的诗句,便有了另外的含义:那就是牡丹宝钗深得东风王夫人的青睐,自然春风得意。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说牡丹如果能说话,便是倾国的美女了。虽说它是草木,是无情之物,成不了美女,却也非常动人了。这里,有情指的是有情感、有知觉的众生,无情指的是草木植物。我们常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是这个意思了。
看上去花签上的诗句是赞美宝钗的动人,实际上重点恰恰在“无情”二字上面,正话反说,是曹公的高级黑。宝钗象征着雪,她住雪洞、吃冷香丸,心灵死寂,了无生机,是林(黛玉)毁灭的直接原因。所以签上的诗句真正的含义是:任是动人也无情。
再往下看,“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美艳的芍药只配充当她的近侍,芙蓉即使是看见她飘落的芳尘(指落花)也只能远远地躲避。
芙蓉是谁,黛玉啊,后面黛玉就会抽到芙蓉花签。所以牡丹花宝钗一来,黛玉这个贾府正统的血亲便没有容身之处了。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韩令,指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韩令调任京城后,见家有牡丹,就说:“吾岂效儿女子邪?”然后命人把牡丹花砍掉了,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这里也有另外的含义,黛玉无处避芳尘去世后,金玉良缘达成。但宝玉最后“功成”彻悟,遁入空门,宝钗便如同被韩令砍掉的牡丹一样被宝玉抛弃了。
再看芳官的曲子
宝钗吃过酒,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唱了一支《赏花时》:翠凤毛翎紥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才罢。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湘云忙一手夺了,掷与宝钗。
曲子出自《邯郸记》,写的是吕洞宾下凡去度一人上天,代替何仙姑天门扫花之役的事。他到了邯郸客店,遇到卢生,让他做了一场黄粱美梦后,把他带到仙界去执帚。“赏花时”是剧本第三折“度世”中何仙姑的唱段,她叮嘱吕洞宾速去速回,不要误期。
“门外即天涯”这句,也与牡丹有关,它出自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别牡丹》诗:“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说的是宰相家里牡丹花开的时候,主人却恰好不在家。别说去洛阳并不算遥远,出了春明门(即长安城的东正门)处处都是天涯海角,只能辜负春光了。
而“抵多少门外即天涯”其实是感叹这天门比人间春色好太多,也就是说凡人眼中国色天香的牡丹根本不值得欣赏。
所以,把宝钗比作牡丹,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高级黑。所谓的“艳冠群芳”,是韩令认可啊、还是宝玉认可啊、还是扫落花的何仙姑认可啊?根本就没人当回事儿嘛。
第二签探春
宝钗又掷了一个十六点,数到探春,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
探春抽得第二签【瑶池仙品】,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这句诗作出自唐朝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全诗如下: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新进士待遇优渥,极为荣耀。晚唐科举场上猫腻很多,徇私舞弊成风,高蟾历经十年屡试不中。他写下这首诗用来揭露科考的弊端,并向礼部侍郎高湜表明自己希望得到赏识和援引的意愿。
“天上”、“日边”象征当权者,“和露种”、“倚云栽”比喻有所凭恃,所以“碧桃”和“红杏”是有关系有背景的幸运儿。然后作者用生在秋江上的“芙蓉”自比,说它生不逢时,也没有雨露恩泽可承,并不抱怨东风未让它尽早开放。由此可见,全诗的重点不在桃杏,而在芙蓉。
探春这枝日边红杏是幸运儿,不幸的那个便是芙蓉黛玉。所以,探春的这支花签既揭示了探春的命运,也暗示了黛玉的命运——既然生不逢时,也就不要对王夫人心存抱怨了。
第三签李纨
探春只命蠲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湘云拿着他的手强掷了个十九点出来,便该李氏掣。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说着,便吃酒,将骰过与黛玉。
李纨抽得第三签【霜晓寒姿】,诗曰:竹篱茅舍自甘心。这句诗作出自宋朝王淇的《梅》,全诗如下: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这个签表面上看,是赞李纨生性恬淡,注重操守、无欲无求,可其实重点恰恰是在后两句上。
林和靖指北宋诗人林逋,去世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结庐于西湖孤山,无妻无子,只爱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称。他的咏梅诗以《山园小梅》中的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最为著名。
回到王琪的原诗,前两句画风还很正常,说梅花自甘寂寞,不沽名钓誉,一派赞扬之意,可到了后两句,画风就有点变了。“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说本来喜欢清幽独处的梅花,被林逋写诗这么一宣扬,变得人人敬慕、个个称赏,名利双收、热闹非常,完全与梅花“竹篱茅舍自甘心”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暗讽林逋自以为喜爱梅花、欣赏梅花,实则亵渎了梅花,是一个笑话。
这首诗正与李纨的判词相对应: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一生忠贞守节,是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丈夫去世以后,"望子成龙"便成了她唯一的人生目标。后来贾兰中了举人,李纨也得了"贞节"美名,但这根本无力挽回贾府的衰败,徒遭嫉妒罢了。李纨最终只落得成为封建礼教殉葬品的下场。
也正应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中唱李纨的那首《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作者认为如同槁木死灰的人生,其实枉费了李纨的青春与生命。
曹公对李纨持有同情,却不标榜,他将这位晚年得荣耀的封建礼教忠实奉行者放进"薄命词",讽她是"枉与他人作笑谈"的"虚名儿",实在是对封建礼教的绝妙讽刺。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曹公能秉承推崇天然的精神,对寡妇守节投以鄙夷之态,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第四签湘云
黛玉一掷,是个十八点,便该湘云掣。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
湘云的第四签是【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该诗出自苏轼的《海棠》,全诗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可他一生的仕途却是一部妥妥的贬谪史。
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因为反对新法,遭到多次贬谪。先是被贬杭州,之后又到过密州、徐州、湖州。在湖州,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来,哲宗即位,司马光掌权,苏轼被召回朝廷。司马光全盘否定变法内容,苏轼认为变法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参考的,结果被下放。七年后,太后死,哲宗亲政。宰相是从前主张变法的章敦,他打击司马光一派的人。而苏轼因为在司马光时代被召回朝廷做过翰林,属于打击的对象,被贬到惠州。后又被贬到了儋州(现海南)。一直到六十六岁遇到大赦天下才被调回。但他还没走到朝廷就死在了江苏常州。
在死前两个月,北归途中,在镇江,看到李龙眠为他画的像,苏轼即席写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被贬的三个主要地方的地名来作为自己平生功业的总结,既不乏悲苦,又难掩旷达。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长安的御史台内有许多柏树,树上栖宿着成千上万的乌鸦,时人就把御史台称作“柏台”或“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多说了几句题外话,咱们回到湘云的花签。“香梦沉酣”四个字,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湘云吃醉酒睡倒在石凳上,芍药花飞满一身的憨态。“只恐夜深花睡去”,也影射了这事,所以黛玉打趣说将“夜深’改做“石凉”。
诗作题为“海棠”,作者却通篇没有提到海棠二字。
“东风袅袅泛崇光”,是春风吹拂之态,表达春意暖融,恰适海棠盛开。上一篇咱们说过,牡丹宝钗是“似共东风别有因”,红杏探春也是为了反衬芙蓉“不向东风怨未开”,到了湘云则是“东风袅袅泛崇光”,这些女儿们都深得东风青睐,而得不到东风眷顾的是谁呢?芙蓉黛玉。这是后话。
“香雾空蒙月转廊”,写海棠的幽香在氤氲雾气中弥漫,而月亮已转过回廊、照不到海棠了。既有夜深人不寐之意,也有不遇君恩的隐喻。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写绝了爱花的心事。当月华照不到海棠的芳容,诗人却满怀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就让我用高燃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花睡去,是引唐玄宗把杨贵妃醉貌形容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
作者原意是珍惜春光短促、好景难留,所以连夜点燃红烛赏花。而湘云的际遇也正像杨妃海棠春睡一样,是美梦一场,虽有洞房红烛照新婚之喜,可好景不长,转眼便“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她天真活泼,乐观开朗,不拘小节,陶醉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对未来的厄运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香梦沉酣”是对她人生短暂欢愉的深切感叹。
第五签麝月
湘云便绰起骰子来一掷个九点,数去该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麝月抽到第五签“韶华胜极”,诗云:开到荼縻花事了。该句出自王淇的另一首诗作《春暮游小园》,全诗如下: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诗的表面意思是说,梅花凋谢后,春天就到了,东风吹拂,海棠盛开。待到荼蘼花开,便意味着春天该结束了,这时就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莓墙,慢慢占领整个花园。韶华胜极,盛极转衰,荼蘼开花,春将归去。签上注:“在席各饮三杯送春。” 宝玉第一时间察觉出不祥的意味,忙把签藏起来,用“咱们且喝酒”来遮掩。作者以此来暗示大观园“胜极”之日就要结束了。
秦可卿也曾留下预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也就是春天,因为春季有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春天走了,诸芳皆尽,大家都各寻去处了。
麝月的花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纨之签为梅花,湘云之签为海棠,这是前面刚刚写过的,大家不会忘了吧?记住这个花签顺序,咱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一从梅粉褪残妆”,先提到了梅花李纨,对吧?“涂抹新红上海棠”,又按序提到了海棠湘云,对吧?“开到荼蘼花事了”,说到麝月,接下来便是“丝丝天棘出莓墙”——大观园这个现实中的太虚幻境,马上要成为荆棘的天下了。荆棘是谁呢?王夫人和薛家。
开到荼蘼花事了。既然到麝月这里花就都开完了,那么麝月之后抽签的“鲜花”们只能在荆棘丛中垂死挣扎、苟延残喘,自然也就时日无多了。
根据脂砚斋批注,袭人出嫁后,麝月是最后留在宝玉身边的丫头。而袭人之签是排在麝月之后的,可见等待她的并不是什么好的结局。所以“花事了”三个字,一语双关,也指代花(袭人)之事已了。金玉良缘达成,钗袭之盟瓦解,袭人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麝月后面抽签的是香菱、黛玉和袭人,这几位的命运已经呼之欲出。具体细节我们下期详解。
分析深刻,赞了
赞,很喜欢听主播讲
拉倒6_1 回复 @听友372336846: 感谢
讲得真好
拉倒6_1 回复 @听友406704078: 比心
你天天分享了又删是搞啥?
拉倒6_1 回复 @垂钓童年: 得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