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逆天增长率-泡泡玛特非典型三季报解读

1603.逆天增长率-泡泡玛特非典型三季报解读

00:00
04:50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做逆天增长率-泡泡玛特非典型三季报解读,来自一手大股东_成嘉源。


根据规定,港股主板公司只需公布半年报和年报,季报自愿披露。在港股上市的大部分公司都不会定期披露季报,但有一些公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也会跟市场沟通季度的情况。今天泡泡玛特就发布了一份季度业绩的公告,但这份公告披露的信息非常有限,只给了一个同比的增长。


整体收入+75%-80%


零售店收入+40%-45%


机器人商店+125%-130%


公众号抽盒机+130%-135%


电商平台+125%-275%;其中天猫+75-80%;京东+270%-275%


批发和其他渠道+120%-130%


这里面对收入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零售店渠道和线上渠道。从上半年看,零售渠道和线上渠道几乎平分秋色,那么从三季度披露的这个增幅来看,估计年报的时候,线上渠道占比应该会接近甚至超过50%


特别是我们看到京东的渠道增长非常高,同时这还是在不牺牲天猫增速的情况下取得的。这说明两个渠道的客户重叠性并不高,公司成功在电商渠道上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


线下零售店新增35家门店达到250家;


机器人商店新增210家达到1687家;


很多券商研报和分析师在预测泡泡玛特时很喜欢用单店数量的增长来预测泡泡玛特的增长,这点我是非常不认同的。开店对泡泡玛特来说绝对不是开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开最好商场最好位置的店。甚至有券商用星巴克的模型对比泡泡玛特,说今后泡泡玛特在中国还能开多少店,这就完全是胡扯了。


我们知道泡泡玛特是不做广告的。除了口碑的传播,最重要的获客渠道就是门店,所以泡泡玛特的门店一定要开在人流量和客户质量最好的地方去触达自己的目标客户。这部分客户在一个城市中是相对集中的,一个城市里面地标性的商场本来就不多,这些商场里一层最好的位置也是有限的。这样的位置占一个少一个,有了这样的位置,就会源源不断的触达客户,零售店除了卖货的功能,更多的要承担一个宣传和圈粉的作用。就像LV GUCCI等品牌会砸非常多的钱在专卖店,因为这是占领客户心智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专卖店触达用户以后,复购大部分就会转化到线上,毕竟现在的Z世代一年能逛几次商场呢?我在调研的时候就发现零售店在不停的向线上导流,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店面设计很漂亮被吸引进去,然后只买一两个toy试一下。但在结账的时候店员会让每个人注册会员,说是注册了会有积分兑换啊什么的,总之这个一定是在公司线下店员KPI考核中的。也就是说你卖了多少货是一回事,我更看重的是你给公众号导流了多少会员。这也是为什么线上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特别是公众号新推出的盲盒机的增长是非常高的。


因此我认为泡泡玛特线下店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店的质量。比如开到什么商场,在商场的什么位置,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例如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一家店的获客效果可能要超过5家位置一般的万达广场店的效果。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管理层要公布三季度的运营数据。首先,管理层没有义务公告三季度的公司业绩情况。那么我们要想想如果你是王宁,你为什么要让公司发布这样一个公告。我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公布的理由不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我自己感觉公司在我的带领下发展挺好的,自己挺满意,想让更多人知道。也就是说这份业绩,自己看了都会晚上笑醒。


第二,市场对我有误解,我想反驳,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业绩说话。其实这点我之前写过,上半年的业绩虽然不错,但是市场对持续性还有业务的稳定性其实都还持有怀疑,这也是为什么从中报发布的815号到现在一直在震荡下行的原因。我当时就写了增长模式有待下半年业绩验证,看来王宁是等不及发布年报的时候让大家验证了,必须要先发个季度的数据给大家秀秀肌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红ReDing

    这家公司真的无法理解,感觉也没有什么壁垒

  • 故宫大v

    泡泡玛特涨上天我都不会买

  • 司科_

    逛商场都是只买个奶茶,最多再买个小吃

  • 肥仔江小玉

    谁买谁接盘

  • 长线是赢

    打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