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书05: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一字谈——科

新闻评书05: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一字谈——科

00:00
14:33

新闻评书05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一字谈——科


前几天,由咱们安徽首创的热词“科里科气”入选了百度百科词条。


说起来,“科里科气”之所以被大众关注,源自今年6月份央视《对话》栏目播出的特别节目《万亿城市新征程·合肥》。在这次节目里,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回答主持人关于合肥城市气质的提问时说:“中国科大学生写了一首歌,讲中文系的学生‘文里文气’,学外语的叫‘洋里洋气’,学历史的叫‘古里古气’,他们说合肥是‘科里科气’,因为科技创新现在是合肥最大的标识、动能和潜力。”


其实,“科里科气”的,并不只在合肥,整个江淮大地都是如此。今年一季度,安徽GDP超过上海,历史性地跻身全国前十。进阶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密码?毋庸置疑,科技创新扮演了关键角色。


以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落户安徽为肇端,“土里土气”的江淮大地逐渐变得“科里科气”。50多年来,众多前沿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服务安徽经济发展。现如今,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全球领先,“中国声谷”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量子科技第一股”国盾量子挂牌上市,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踏上新征程……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安徽构建起“芯屏器合”“集终生智”新兴产业体系。曾经的农业大省,完成了到工业大省,再到科创大省的蜕变,正以“科”气满满的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011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蚌埠调研时这样说。在党委政府的推动下,“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早已成为共识。为了让这“第一动力”更加强劲,全省上下千方百计、系统推进。


创新,离不开政策引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科技创新的语境下,政策就好比是粮草,供应要充足,还得及时。今年上半年,在推进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过程中,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时印发配套文件,不仅明确了总体目标,提出了“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增长9%以上”等量化目标,还指明了实现目标的路径,更拿出了具体的支持举措。


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之于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6年以来,安徽8位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7名外国专家入选中国政府“友谊奖”;累计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24000余人次;共扶持22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安徽创新创业。在省会合肥,918日,2021年“智汇合肥·全球云聘会”启动仪式现场,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化身“首席招才官”,向全球英才发出“合肥之约”。


创新,离不开区域联动。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创新要素加速流通的背景下,与沪苏浙联动创新,是必然选择。为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2020年,省科技厅组织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16项,不断完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另一边,诸如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样的区域联动创新实体,越来越多地落户安徽。


创新,离不开金融赋能。创新与资本结合,能够发挥乘数效应。自去年7月皖仪科技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起,安徽企业频频向这一为科创企业设立的板块发起冲刺。统计显示,截至1018日,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真金白银支持下,安徽共有14家科创板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7


政府推动的同时,各类创新载体的“百花齐放”,为这片土地厚植了丰沃创新土壤。而在安徽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声博会等科技盛会,也为安徽汇聚创新要素、扩大创新发展成果、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起一个个连接省内外、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坚实载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皖企在科技创新中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主动创新、舍得投入”成为新风尚。安徽昨天靠创新起家,今天靠创新当家,明天还得靠创新发家。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坐拥多重国家战略政策利好、多个“国字号”平台聚集优势,安徽正加速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源源不断地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主播|琛哥  责编|王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