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贝多芬:磨难与辉煌(上)悲惨的童年

53 贝多芬:磨难与辉煌(上)悲惨的童年

00:00
12:10

微信公众号:@听古典

课程资料:添加助手微信 zhushou100wen(完更领取《古典音乐手册》电子版)




53 贝多芬:磨难与辉煌的一生(上)


他被誉为西方音乐的乐圣

他是古典音乐的不朽丰碑

他身材矮小,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他失去听觉,却创造了交响曲的永恒辉煌


他一生不断受到命运的捉弄

却从未放弃与命运抗争

他有一股尼采的超人精神

也有一种俄狄浦斯般的古典之美


他倔强、高傲、暴躁与叛逆

却也坚强、勇敢、幽默与文雅

他以英雄般的斗争战胜生命的绝望

也会柔情绵绵地为爱情如痴如狂


他的悲怆与热情

他的忧郁与愤怒

他的田园抒情与崇高理想

他的英雄主义与平等博爱

都凝炼在他复杂、庞大且富有深刻哲学性的作品之中


他的内心深处

始终有一股对全人类的热情

他的旋律背后

始终充满着对人类自由与尊严的关切


他的九大交响曲

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

堪称钢琴音乐的“新约”


他在痛苦中挣扎,在挣扎中实现自我的救赎与超越

他在磨难中铸就辉煌,他的音乐直抵人类的心灵


他曾说:“热爱自由胜过一切,即使有王位宝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他就是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与浪漫主义的开路先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今天,我们正式走进贝多芬的音乐世界!欢迎来到《古典音乐100问》,我是书杰!


从刚刚的这段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听出来了贝多芬身上所承载的厚重感。是的,在准备贝多芬的这几期节目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异常的激动的。我只能说,贝多芬真的太伟大了,他的音乐就是留给世人最好的礼物。 



承上启下的贝多芬


贝多芬之于音乐史,就如康德之于哲学史。


听过《哲学100问》的同学都知道,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大神级人物,他上承理性主义(调和唯理论与经验的矛盾),下启现代哲学篇章康德就像一个蓄水池一般,一切之前的水向它注入,一切之后的水从它流出。(哲学100问入口:康德哲学


而贝多芬之于音乐史也是一样,他的作品根植于古典的传统(甚至从巴洛克的巴赫、亨德尔一直到格鲁克、海顿、莫扎特的音乐成就都在贝多芬这里汇集),他成为了古典时代的最后高峰,同时又开启了崭新的浪漫主义音乐先河。后续的浪漫派作曲家,都深受贝多芬的影响。


可以说,古典音乐的走向,从贝多芬这里就发生了转变——音乐风格从古典严谨到浪漫奔放,受众群体从上层贵族到普通民众。所以,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


那么,贝多芬到底是如何承上启下的?他为何会如此伟大?他的交响曲如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的?后续,我们将用大篇幅为大家详细阐述。


今天我们先从贝多芬的生平切入,去了解这位音乐家的一生。



【波恩时期】(1770-1792)


悲惨的童年


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的乐长,父亲是一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个厨师的女儿,最初嫁给了一个男仆,丈夫死后才嫁给了贝多芬父亲。


可以说,贝多芬的原生家庭状况是非常糟糕的。虽说父亲是搞音乐的,但他行为粗暴,酗酒成性,他发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后,急于将儿子培养成“第二个莫扎特”,以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想。但父亲的脾气暴躁,管教方法十分暴力,要么是吼叫、威胁和殴打,要么将贝多芬锁进地下室。




4岁时,贝多芬就被迫长时间关在房间里练琴。幼小的贝多芬站在矮凳子上够着键盘,在父亲的监视下边谈边哭。或者在午夜,父亲从酒馆回来后,醉醺醺地把小贝多芬摇醒,强迫他练琴到黎明。


总之,贝多芬的童年是灰暗的,并不像其他孩童那般无忧无虑。但幸运的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厌恶音乐,反而在这种沉闷的氛围中,他的音乐才能不断提升。


8岁时,贝多芬已经可以在波恩听众面前较好得表演钢琴与小提琴了。11岁时贝多芬进入当地戏院乐队,演奏管风琴和古钢琴。同时,他也跟随老师克里斯蒂安·涅夫开始系统地学习乐曲创作。


与父亲不同,涅夫更加注重鼓励贝多芬而非威吓,他允许贝多芬寻找自己的方式和目标。涅夫在教贝多芬作曲的同时,也传授给了他关于“理性、自由、人类的责任、对欢乐的追求的启蒙理想”。或许从那时起,贝多芬的心中就埋下了启蒙的火种,这为他成年后创作交响曲奠定了基础。


13岁时,贝多芬当了大风琴手。15岁时,在老师涅夫的教导下,他终于能够创作出足够成熟、技术优秀的作品了。可以说,那个时候的贝多芬,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都较为出色。


母亲去世,一次流产的音乐之旅


1787年的春天,贝多芬告别病重的母亲,只身来到欧洲音乐的中心维也纳,希望跟莫扎特学习。当时莫扎特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贝多芬希望能见到他。当然他们的会面充满着谜团,只流传于一些传说中:莫扎特在听了贝多芬演奏的一个主题后激动不已,并预言:“注意这个人,以后他会名震天下。”


得到了莫扎特的赏识,贝多芬自然计划着要在维也纳好好发展音乐。但就在这时,父亲的一封来信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母亲病危了。


贝多芬便只能立刻返回波恩。他回家后发现妈妈开始咳血,这是肺结核病人的最后折磨。“他看到悲痛的弟弟们和酗酒、无事可做的父亲,无用的医生走进走出,来访的友人们尽力帮助,家里还有一个要吃奶的婴儿。” 种种惨状,无不冲击着贝多芬幼小的心灵。


母亲去世后,贝多芬本可以离开波恩回到维也纳继续音乐梦想。但这一次他无法脱身,因为家庭生活陷入了更大的窘境。父亲酗酒更加严重,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要扶养。17岁的贝多芬已心力交瘁,他不得不做起一家之主,肩负起养家的重任。


唯一令他感到安慰的是他与好友魏格勒以及布朗宁家族建立的友谊。布朗宁家族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贝多芬因此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接触到了席勒、歌德的富有狂飙突进精神的文学作品。


可以说,从童年到青少年,贝多芬已经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了人生的悲苦。这些痛苦的回忆,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痕。或许自一开始,贝多芬的人生就是一场悲惨的斗争,但这也使贝多芬从小就养成坚韧的性格。他的童年遭遇与原生家庭的状况,为其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底色。

 


修炼内力,拜海顿为师


虽然第一次的维也纳音乐之旅以流产告终,但贝多芬心中一直没有放弃。18岁时,他在波恩宫廷乐队担任中提琴手,并利用这个机会深入吸收管弦乐和歌剧文献,学习了管弦乐配器法。他修炼内力,只为等待着一个突破的时机。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欧洲各处都受到了冲击。19岁的贝多芬来到波恩大学选修哲学与希腊文学的课程。他听了激进的施奈德教授关于抨击德国封建专制以及对自由法国的热情讴歌的讲座,深受鼓舞,他接受着自由、平等与博爱等全新的观念。


1791年,年近60岁的海顿第二次在波恩短暂停留,贝多芬为海顿演奏乐曲,海顿深受感动,并决定收贝多芬为学生。就这样,贝多芬获得了去维也纳向海顿学习的机会。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贝多芬的努力得到了当时大名鼎鼎的海顿的认可,他心中的音乐之梦再次被点燃。贝多芬临行前,他的一位经济赞助者对他说:“你将要去维也纳实现多年未能如愿的希望……你将从海顿手中获得莫扎特的精神。”


1792年,当大革命的战火蔓延到了波恩时,贝多芬便离开故乡,启程前往维也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珞珈山泉东湖柳

    贝多芬将从海顿手中获得莫扎特的精神!贝多芬之于康德就像蓄水池一般,一切之前的水向他汇入,一切之后的水从他流出。

    珞珈山泉东湖柳 回复 @珞珈山泉东湖柳: 笔力贫乏不足达意,谨借书杰文采以彰崇敬,随书杰开启贝多芬音乐之旅

  • 毛娃娃_vc

    贝多芬的故事给我心灵巨大冲击,经历了那么多挫折与苦难,但从不屈服,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

  • 雨文2019

    每天畅游在书杰版的音乐知识的海洋里,这个周末最开心的打开方式了

  • 为人民服务ABZ

    从作品上来看,贝多芬之于音乐史,相当于康德之于哲学史。 但从人上来看,贝多芬倒挺像尼采的。

  • 不可一日无音乐

    一直跟随

  • 黑曼巴雨时

    我很喜欢贝多芬

  • 雨文2019

    新的一天开启了,一档好节目,百听不厌……🌞🌞🌞🌹🌹🌹💜💜💜🙏🏼🙏🏼🙏🏼

  • 罗列_16

    终于到贝爷了~~~~~

  • 梧桐花飞落

    他的钢琴协奏曲、奏鸣曲等等,只能感叹一声天才啊

  • 梧桐花飞落

    喜欢他太多作品了,热情奔放、浪漫又不失大气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