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庆堂渡船积谷仓的故事
天下第一的名剑故里,名扬四海的版画之乡,雅韵悠远的白茶圣地,青松碧溪的影视基地。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松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松溪湛卢,生态家园》系列节目。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善庆堂渡船积谷仓的故事》。
从前,在松溪河畔下游,在一个小山谷里聚居着张、李、范姓为主的近百户人家。因此地村头山后有一处小溪飞流几十米形成瀑布,故名后涧,是今日的前进村。
在此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衣淡食,过着清贫的生活。随着后代的繁衍人口的增加,逐渐因土地紧张出现了粮食的短缺。
清光绪十九年,一日,村中张永盛、李廷哲、张永志等村中稍为富裕的三人在闲聊。
张永盛说:“近年村中各家添丁不少,小孩也多了起来,热闹了些。”
李廷哲接道:“热闹是热闹了,可金家老三,刘家阿四口粮还得邻居帮为接济,孩子饿得哇哇叫如何是好?”
这时,许姓长者道杰等三人走了过来说:“是啊,今年我家粮食也勉强够娃儿们吃,怕是青黄不接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人也越聚越多,多是诉苦之言。
刚收工回来的陈仕德远远的就说:“我们何不多开些耕地,也好多收些粮食。”
“好是好,但哪里还有地可耕?”
陈仕德接着说:“若能开荒耕种,我愿多出一些力气。”
众人议论纷纷,但均无计可施。此时,陈仕德见众人皆有此意,遂将心中早有的想法说出:“你们往那边看,那可是一片开阔之地。”将手指向河对岸。
众人闻言先是一喜,随即又闹开了锅。“河面那么宽广我们怎么过去?”“那不是空盼想么。”“我还以为真的能帮我解决娃儿饿肚子呢?”
这时,陈仕德将肩头锄头往地一放,又说道:“我们可造一艘木船,不就可解决问题了。”
“如能这样子做,我捐谷十桶。”村中最为富裕的范学枝颇为慷慨地说。
“我出六桶”。
“我出三桶”。
“我出一桶”。
“我家中没稻谷,但我愿多出一些工。”
随着声音越来越大,人越聚越多,不出一顿饭功夫,村中共有55人认捐出稻谷131桶。
看着众人热情,村中德望皆备的张永盛、李廷哲、张永志等三人随即吩咐命人第二天即刻去请造船工匠,动工造船。并将众人认捐稻谷刻碑为证,且刻上“如有私心欺公者天诛地灭,如有用力立功者子孙昌盛”的句子以警醒世人。
过些时日,在众人努力下,渡船终于造好,在第二年春播之际耕地也终于开垦完工、插上了绿油油的禾苗。善庆堂的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石碑一直保留至今,清晰可见。
以上就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善庆堂渡船积谷仓的故事》,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