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庐八仙亭
天下第一的名剑故里,名扬四海的版画之乡,雅韵悠远的白茶圣地,青松碧溪的影视基地。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松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松溪湛卢,生态家园》系列节目。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湛庐八仙亭》。
松溪县湛庐山西南方半山腰上有座亭子,名叫八仙亭。这座亭子历史悠久,不知道建于什么时候,反正我爷爷的爷爷之前就有了。整座亭子没用一根木料,也没有一块瓦片,更见不到半点的钢筋水泥。你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工具来建造这个亭子吗?请随我到八仙亭一游吧。
往夙屯村的方向攀登湛庐山,八仙亭是必经之路。从夙屯村的小路来到湛庐山脚下,沿着一条小石阶爬到半山腰,正是人乏口渴之际,只见石阶边有一座石亭子,高约2米,由一片长4米多、宽3米多、厚0.7米左右的平整巨石片为顶,巨石片的里边一面靠着山体,左右两端各有几块石头支撑巨石片,外边敞开的一面则作为游人出入亭子的“大门”。亭子里面有一条石凳子,石凳旁边还有一汪清泉,泉水甘甜可口,据说喝了这泉水可以祛病强身呢。由于亭子顶上树荫环绕,哪怕是盛夏酷暑,亭子里面也凉风习习,清爽怡人,是游人休憩的好去处。整座亭子虽然没有用一根木料或钢筋水泥作为支撑,但是看起来却非常牢固,你完全不必担心安全问题,可以放心地在此休息。到这时,你也许不禁会产生另外一个疑问:当时交通不发达,又没有起重机,古人到底用什么办法把这块巨石片搬到这陡峭的半山腰来当做凉亭的屋顶,建成这座特别的凉亭呢?
据说当年湛庐山建庙的时候,采用分路修建的办法,西路的香客、民工负责从夙屯方向修条道路上山。由于山高岭峻,要用石材砌一条石阶便于行走。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劈草伐木、挖土开山、砌石铺路。这天上午,大家干得正热火朝天,忽然听得石料场传来一声巨响,只见一大块青莲石片从山上翻滚下来,把八个石匠压在了石片的下面,性命危在旦夕!民工们看到后,人人惊慌失措,纷纷想要搬开石块,救出被压在石块下的同伴。可是这块石片长4米多、宽3米多、厚70多厘米,足足一万多斤,靠人力哪能移动得半分!再说也怕伤着石片下面被压的人哪,即使能移动石块,稍有不慎,大石块下的人就有可能被压成肉饼,大家真是束手无策。有人赶紧烧香拜佛,请求湛庐山庙里的“静公老佛”来保佑。这时候有位老者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大石片下一些比较松动的小石块慢慢挖走,用木棍支撑,换入稍大一点的石块,再用木棍支撑,换入更大一点的石块,如此反复循环,一点一点地逐步支撑起大石片,这类似于今天千斤顶的原理。经过紧张的抢救,傍晚时分终于把八名石匠全部安全救出。这以后,修路的民工干活累了,就钻入石片下休息乘凉。工头看见了,索性叫人把大石片下的石块越换越大,在靠近山体的两侧砌出了两道石墙,直到2米来高,变成了一座石亭子。又在亭子内放置了石凳,以便民工们休息。同时,引来清泉,供过往的行人饮用。后来,人们认为这座亭子的建成,本来就是“静公老佛”的旨意,那位老者就是“静公老佛”化身来指点人们的,而八位石匠之所以能够大难不死、毫发无损,也全是靠神仙保佑,所以便把这座石亭取名为“八仙亭”。
以上就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湛庐八仙亭》,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