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11月。岁岁年年,消费者已经逐渐习惯于在各种促销活动里“买买买”、“省省省”,体验消费的乐趣。然而今年的“双11”,“沸腾”的抢购浪潮里多了一个“温情会场”——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支持的“一只鞋计划”公益活动悄然上线。这个残障人士的专属会场,有着怎样的公益尝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购物节里的特殊风景。
“我的梦想不大,就是找一个跟我脚一样大的人,合伙买鞋。”贵州的刘文燕,自4岁起因车祸截肢后,一直被买鞋所困扰。新鞋“穿一只、扔一只”的尴尬已陪伴了她33年。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残运会冠军归玉娜。7岁时失去右腿的她,小时候曾悄悄试过买鞋时偷偷地“把两只左脚的鞋子放进鞋盒里,这样妈妈可以省下另一双鞋子的钱”。一只鞋说大不大,但总能让残障人士时时感受到自己的不便;一只鞋说小也不小,无法满足的产品需求和商业服务背后,是对残障群体的身心关怀亟待提升。
某种意义上说,“双11”购物节逐渐成为一场全民的狂欢,但大众的消费时点,也可以关照到小众的诉求。从关心一只鞋做起,购物节也可以在狂欢之余带来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情。在公益活动的推动下,残障人士不仅能买到特需的单只鞋,还能找到各式各样的“特殊商品”:为视障人士准备的音乐电饭煲、盲文键盘,为听障人士准备的唇语口罩、随身书写板,为肢体不便者准备的轮椅防滑手套、硅胶假肢等。这些商品可能不是“爆款”,却不乏各式各样充满暖心设计与人文关怀的“良品”。与此同时,这也是呼吁社会关爱残障人士、了解无障碍产品的一个契机,很多普通消费者不由得发出感慨:原来这些东西是这么用的。
应该看到,残障人士不仅需要无障碍设施、无障碍环境,也需要无障碍产品及相关商业服务。从辅助器具、康复治疗,到健康养老、日常生活,无障碍用品品种繁多,绝不限于轮椅、拐杖和助听器。此前有新闻报道,尽管市场缺口大,但残疾人用品生产企业有限,国产产品覆盖品类不足。很多厂家与商家不愿涉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认为残疾人用品市场小、利润低,经营调整成本大。事实上,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生产更加适用的产品、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不仅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彰显社会文明的行为,也是一片前景广阔、亟待开发的蓝海。如何为相关企业提供便利,如何优化产品盈利模式,如何更好满足残障人士的衣食住行需求,有待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探索。
关注“买什么”的问题,也应解决“如何买”的问题。在满足残障人士的购物需求方面,相关尝试一直在进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无论是线下残疾人无障碍商超的盲文价签、手语讲解显示屏,还是电商平台应用软件的无障碍改造、12306APP含语音识读功能的爱心模式,都在不同程度地改善残障人士的购物体验。从辅助完成购物到满足定制需求,弥补残障人士生命“缺憾”的方式,不仅与日俱增,更在与时俱进。尽管如此,探索契合残障人士的消费模式,拓宽消费无障碍的触达边界,仍待更多换位思考的公益尝试,设身处地的暖心坚持。
在今年的东京残奥会及全国残特奥会的赛场上,残障运动员们对生命真谛的矢志追求与超越自我的奋力拼搏,带给我们历历在目的感动、源源不断的鼓舞。人间烟火,生活百态,大千世界的精彩,原本就属于参与社会生活的每个人。正视残障人士的生活需要,关注残障人士的心理需求,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怀。不因缺陷而却步,不因折翼而迷途,愿共处一个世界的你我,都能从容迎接生活的光明,热烈拥抱畅快的人生!
这正是:
单鞋足以拆开,热卖更添关怀。
衣食住行皆无忧,共盼无障碍。
(文 | 李忱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