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节日活动的内容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恰逢七夕,那么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老威海人都知道的那些和七夕有关的威海非遗文化。
在威海民间,有这样的传统习俗,每遇上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例如过年、孩子过周岁、新房上梁、新婚夫妇支锅、老人过生日、七夕、谷雨祭海神,家家户户都会用花模刻出各样的花饽饽,人们用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花饽饽,寄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七夕巧果也叫“巧食”,相传,人们用五彩线将“巧食”穿成串抛掷屋背,让喜鹊衔去搭桥,夜渡牛郎、织女过银河相会。由此,“磕巧果”的习俗流传至今。乞巧纳福,祝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幸福安康~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老威海人都会烙巧果。放铁锅中烙熟以后,用红线绳串起来,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祝愿小朋友聪明伶俐。
在威海,剪纸不仅是民间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渔家和农人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婚嫁迎娶等特殊需要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影响着广大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在承袭、传播民间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农历七月七,少女搭巧棚,相聚巧棚中往往要展示巧手女子的剪纸作品,剪个喜鹊和牛郎织女图,愿天下有情人都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很早就出现了葫芦文化,大量史书典籍中都有葫芦“创世”“赐子”“祈福”的神话传说,老熟的葫芦经久不坏,可以传代,而葫芦又与“福禄”谐音,因此人们常以葫芦为载体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美好的节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宫家彩绘葫芦便是其中一种。
(主播:羽飞 上传:羽飞 监制:王辉)
声明:我们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