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03 我们到底在补什么

Ea03 我们到底在补什么

00:00
13:08

红楼梦有太多值得普通人学习的中医知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玲61

    吴医生,你好! 我是潘医生。最近我在听你在喜马拉雅上的《医学的哲学》的音频。你讲的食物与血糖的内容,有很多让我耳目一新,从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很受益。从你讲的内容可以看出你对糖尿病防治尤其是饮食治疗,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并有一些独创性发现

    海归吴医生 回复 @小玲61: 潘医生,非常感谢您写了这么多内容和我详细探讨,实在难得。前些日子血糖实验太忙,每天从早做到深夜,加上听众患者的咨询与评论非常多,我看不过来。直到现在春节假期志愿者都放假了,停下了实验,才能抽出时间与您探讨,实在抱歉,深感不安

  • 浴糖重生

    春节的几句不经意回复潘医生打搅了吴医生休息,却在我等爱心群中引起热议。很多问题若不及时解疑,听音频的许多代谢病人就会被误导,真心感谢吴医生的深夜深度深刻回复!

    沈石强 回复 @浴糖重生: 谢谢你,若不是你在爱心群中分享,吴医生可能忙上加忙。吴医生当时见过这粉丝提出的问题,只是因为忙而没回复。爱心群即可以帮助粉丝们,又可以协助吴医生找资料

  • 小玲61

    我在想1. 这种戒淀粉饮食对糖尿病治疗是阶段性好还是永久性好呢?2. 糖尿病患病人数近几十年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国爆发式增长,明显与肉类食物和油脂类食物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增多有关;我多年来看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是发病前吃肉食比较多,那些在我的劝导下改变成吃素为主的患者,血糖一般比较容易控制,有的几个患者吃素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保持数年之久,而那些仍然爱吃肉的患者血糖控制要难很多。

    海归吴医生 回复 @小玲61: ①您的观察没有错,但是这种解释明显受到了美国糖业协会的影响。他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把糖的坏处,全部甩锅给脂肪,以便维持糖业的利益。他们在1964年就开始制定计划,要通过“研究、宣传和法律法规”来转变大众对于糖类的印象。因为当时的研究开始把高糖饮食习惯与心脏病高发联系起来,为了降低不良影响,糖业协会下了一盘大棋。这些年里,美国健康部门一直建议美国人限制脂肪摄入,因此不少美国人选择了低脂高糖的食品来替代高脂肪食品。这种转向实际上加速了美国的肥胖危机。

  • 武立雄

    吴医生解释的就是好啊,

  • sqgn1678

    如果你的身体需要吃升糖的药,避免狼狈为奸,吃药时不吃坏碳水,吃坏碳水时在两餐之间吃,或睡前吃,因为睡觉后就不吃坏碳水了。当然,如果某个药必须在某个时间点吃,那就不钻牛角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小玲61

    3. 判断某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除了看当顿吃后的血糖耐量曲线,是否还应看次日空腹血糖呢?我的一些细心患者观察到,晚餐吃的食物对次日空腹血糖影响很大,如果晚餐吃素食(包括谷物类和蔬菜类),即便当顿餐后血糖可能偏高,但次日空腹血糖往往不高,但如果晚餐吃较多肉食,而谷物类很少,甚至没有吃谷物类,虽然当顿饭后血糖不是太高,但次日空腹血糖较高,而且会持续数天空腹高血糖,降糖药物的效果也会下降。我对患者的解释是肉类肥浓食物加重机体的胰岛素抵抗使然。

    海归吴医生 回复 @小玲61: ①潘医生,您看,这是冬奥会开幕日早晨我空腹血糖5.4。昨晚还因与您探讨深夜1点多才睡。晚饭并没有吃淀粉食物,当然我没有吃很油腻,一切都是恰到好处:我吃了买的广式香肠、听众送我的新鲜羊肚菌、牛肝菌真空脱水片、鹌鹑蛋和青笋一起煲的汽锅。睡觉之前这段时间,我还吃了澳洲坚果(夏威夷果)+真空冻干苹果块+两片自制黄精😃🍎🍏要知道,我迄今为止,没有看到一个包括西方在内的临床医生以身试病把自己做成糖尿病来研究。5年前当我成功变成糖尿病模型的时候,其实我内心忐忑💓5个月前,新冠疫苗+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破伤风抗毒血清+狂犬抗毒血清轮番在我身体大剂量使用,我的血糖被搞得连续几个月7上8下。

  • 以非

    哈哈 曹雪芹喜欢林妹妹和宝哥哥无关

  • 听友323047737

    吴医生知识面广如大海

  • 小玲61

    7. 我曾两次到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了解那里长寿老人的饮食,那些长寿老人饮食共同特点是少食和素食为主,一日两餐,一般是玉米和大米做的二米粥或干饭,配一二种蔬菜,间或吃一些薯类,偶尔吃一个鸡蛋,不吃牛奶,十天半月可能吃一点肉类,甚至间隔更久。那里几乎未见患这些代谢性疾病的肥胖人。如今那里富裕了,吃肉增多了,出现了一些青中年肥胖、2型糖尿病苗头。以上种种,使我难以接受“坏淀粉”这样的观点,也使我对戒淀粉饮食感到有几分担心。所以说出来想听听吴医生的看法。

    海归吴医生 回复 @小玲61: ②他们不去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更不去复习大学时代学过的基础医学(基础医学更是日新月异的发展),只在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所有您提到的问题,我的著作都有清晰明确的论述和实验数据。整部医学的哲学第3辑《脂肪的颠覆》,彻底厘清了脂肪领域的含糊不清,并首次发表我的多重发现。A07-A08 直接血糖和间接血糖,A11~A16糖的本质、淀粉的本质、葡萄糖中心论,还有苹果失足论:D24~D30,尤其是D28 B12与同型半胱氨酸,值得反复听,其实这几期音频都回答了您的疑问。

  • 小玲61

    4. 中医认为消渴病也是长期过量食用肥浓食物所致。古时候,消渴病是肥贵之人患的疾病,吃谷薯瓜果蔬菜为主的农夫与本病无缘。5. 中国六七十年代吃肉很少,谷物类在膳食结构中占比较大,那时糖尿病患病率很低。6.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唐代大名医孙思邈说:“多吃饭,少吃肉,多吃肉生百病”。

    海归吴医生 回复 @小玲61: ①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是理解生命和人体代谢的最最最基本核心!三羧酸循环(现在叫柠檬酸循环)是这核心里的核心!它证明了生物间的三大能量物质碳水、脂肪、蛋白质是相互转化的,且人体会首先利用碳水,因为分解碳水不需要先消耗能量,它是直接血糖食物,其他两个是间接血糖食物,要先消耗能量。所以,所谓油腻好不好,要看你怎么吃。同时吃碳水和油脂,当然身体就去利用碳水而把油脂存下来了。如果碳水不够,身体自然利用油脂,油脂就不会留下来。这个道理,我重复了N次。直接血糖间接血糖的概念就是我在整个世界首先建立的。直接血糖食物、间接血糖食物更是我的独创,医学界包括西方医学界还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