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问题形成与解决的原则》

《改变:问题形成与解决的原则》

00:00
46:14

处理问题的不当方式之一,就是对问题视而不见,对于这种否认的方式,称之为可怕的简化。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书名:《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作者:[美] Paul Watzlawick、 John H. Weakland

今日解读:李松蔚

解读人简介:北大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

播音:李松蔚


01 听前思考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承诺“我会改”,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没有变化?

02 书中金句

凡事越变,就越不变

03 精华笔记

一、变与不变

那么多跟改变有关的书和理论,却都没说到点上。

“变得愈多,愈是不变”


二、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

变与不变的悖论:「不变」是需要维持的,用暂时的「变」来维持长远的「不变」


一台洗衣机从静止状态到旋转状态,是一种改变。但这种改变并没有改变洗衣机本身。这是第一序的改变。但是如果一位工程师把洗衣机打开,去调整洗衣机的系统,那么这就是二序改变。


三、问题的形成

1.可怕的简化:鸵鸟政策

“谁觉得有问题,谁就是坏人。”

处理问题的不当方式之一,就是对问题视而不见,对于这种否认的方式,称之为可怕的简化。简化的后果有二:其一,谁承认问题的存在,就被视为疯子,更别说问题的解决了。其二,因处理不当而制造出的新问题,使原本要改变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2.乌托邦症候群:灯下寻找钥匙的酒鬼

过度简化者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熟视无睹,而相对于他的另一种极端是乌托邦主义者,无中生有:问题明明无解,他却坚信有解决之道。负面的乌托邦则认为问题无解。


乌托邦症候群的共同点是,患者认为他们所根据的前提比现实还要真实。他们无法区分问题与解决方法。


3.悖论:死循环式的陪读母亲

凡是牵扯到某集合(种类)所有成员的,不可能是该集合的一个成员。


四、问题的解决:第二序改变

决定性的行动都引发所要的解决之道----特别是,这些行动都是直接对应困难本身,而不是讨论困难为什么会发生。


第二序改变的几个原则:

“不是A,但也不是非A。”


不在局限于同一类的选择,去思考能解决问题的各种逻辑种类。


就是各成员之间发生的事并不在意,但是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架构,以思考成员和种类的关系,以及由某一逻辑层次转到更高一个层次所蕴含的奇特改变。

如果我们接受这两种理论之间的这一基本区分,那么应该有两种不同的改变:一种改变发生在某系统之内,而系统本身保持不变;另一改变发生时,则改变了系统本身。前者叫第一序改变,后者叫第二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总不改其不连续或逻辑跳跃的特性,它在实际问题上呈现的是一种不合逻辑与悖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26165685

    滥竽充数,不过不针对本人,针对内容。这段内容用讲课的方式很繁琐,根本不清楚,听不进去,希望听一些没有任何重复,有稿子,语言非常精炼的内容,希望删除。我们不想听课,想听书,还不如直接念书呢,原来大学生如此痛苦。虽然老师口齿很厉害,但听起来好难受😣

    1591900abtj 回复 @泽弦ak: 磨磨唧唧 概念

  • 豌豆的救赎

    声音听着难受

  • 呆若木耶_

    这个专辑里只有这个主播是最次的。

  • 聽見妳説

    对人没意见,但是你真的不适合精读

  • 开心哦哦

    啰嗦废话一堆,直奔主题讲内容

  • 其身萱草

    我个人觉得老师讲的挺好的,解决了一个我目前发现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都能看见的问题,却都视而不见,反而是那个皇帝新衣的小孩说出真相,最后这个小孩不但要承担说出的压力,还要承担解决这件事的最终责任。如果社会缺乏这种小孩,这个社会将会怎样……

  • 爱读书的小掌柜

    内容与书名关联不是特别大,内容营养有限,建议直接划过。我坚持全程听完了。

  • IceVII_MS

    我觉得主播讲得很好,这种题材、这种观点很独特。举例也很清晰明了。 个人觉得受益匪浅,有种跳出框架、打开另一个维度的思维方式大门的感觉。 谢谢主播精心细致的文稿准备和精华总结!

  • 玲子_xc

    孩子初三,把这个方法马上用起来,亲戚约她去看东湖梅花,如果我直接问她去不去玩,她大概率会去(孩子属于比较贪玩,不太自律的类型),我改变了问话技巧,我说姨妈约你去梅园玩,你是想留在家为未来奋斗还是想和今年的梅花合影,没想到,她想了一下说,留在家学习吧,梅花每年都可以看。

    Charry_x 回复 @玲子_xc: 说话技巧

  • 爱读书的小掌柜

    这节的解说不适合急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