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Facebook更名元宇宙,扎克伯格能抓住下一个平台机会吗?

10月26日Facebook更名元宇宙,扎克伯格能抓住下一个平台机会吗?

00:00
04:17

【王煜全 要闻评论】粉丝群已经开通

欢迎加入前哨粉丝群,在这里你可以和科技投资人、创业者、各行业专业人士互动沟通,分享心得体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哨相关活动动态,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1)添加创新地图的微信:innovationmap 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要闻评论”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新地图”

如果您想洽谈合作,也请添加创新地图微信,并附上简介。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前几天,国外科技媒体The Verge报道,Facebook计划要换上一个更靠近“元宇宙”的新名字,一时间在国内外科技圈引发了一轮热议,各种传闻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说Facebook以后就叫“元宇宙”了。


不过我了解下来,目前这个新名字还是高度机密,从一些国外媒体的内部消息看,可能和它的VR社交平台“地平线(Horizon)”有关,并不是谣传的那样就叫“元宇宙”了。


最后究竟叫什么还是要看这周四Facebook的 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怎么说。不过在我看来,Facebook这次即便真的换了个元宇宙的名字,更多还是一个表态,展示它要推进“元宇宙”战略的决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次Facebook的更名不是换个名字这么简单,有可能会像Google一样,成立一家母公司,将旗下业务进行重组,Facebook社交平台将会变成公司旗下的一个产品,而不是整个公司的主体。


今年初Facebook实际就已经展开了一系列行动,6月扎克伯格在内部宣布了今后的“元宇宙”战略,紧接着9月就让AR、VR硬件部门负责人Andrew Bosworth担任了新的CTO,10月又表态5年内要在欧盟雇用1万人来打造“元宇宙”。


图片


再结合最近Facebook在各国遭遇的监管和舆论危机,你就能看明白,在全球监管收紧、社交平台增长乏力的形势下,全面押注“元宇宙”,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点,这已经是Facebook一步步正在推进的转型战略了,而改名字也就是一个象征和表态而已。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科技企业里其实并不少见,全球几大科技巨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2007年伴随着初代iPhone的发布,苹果电脑公司去掉了“电脑”二字,转型成了知名的手机厂商;2015年谷歌重组业务后更名为Alphabet,从一家搜索引擎公司重新定位成一家无所不包的科技集团。


微软虽然没有改名,但是在云计算的大势下,也不再守着Windows平台不放,从office系列产品开始,把绝大部分服务都向各个平台开放,借着云服务的大势,成功在新的产业生态里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这一个个案例背后,就是我在科技特训营中经常跟大家说的一个道理,在技术连续变革的赛道上,只有不断顺应新的技术变化才能保持优势,不被弯道超车。


图片


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技术创新持续涌现的产业中,这就更为重要了,任何一家企业即便你已经在原有的行业中独霸多年,一旦新的变革来临,没有这种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很快就会被后来者赶超。


对比之下,我们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就比较缺乏这种前瞻意识,总喜欢守着自己现有的业务,一心在盈利模式上搞花样,结果可以看到,一些曾经风光一时的互联网公司,都陷在原有的业务里,因为决心不够,新的产业机会总想抓,却总抓不到。


今天Facebook有这份决心和魄力肯定是好的,作为在“元宇宙”上发力最早,投入最多的互联网巨头,它的机会肯定最大。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赢家就一定是它。


有句话叫“不变革是等死,变革是找死”。


Facebook想要全面实现转型,还要看它能否真正抓住“元宇宙”产业生态的关键,因为“元宇宙”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但能够承载元宇宙的平台机会已经开始显现了,能不能抓住这个关键的窗口期,就决定了它能不能从今天的社交平台转型成为未来的“元宇宙”平台。


图片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元宇宙”产业的未来趋势,欢迎加入前哨科技特训营,我将在本周四的直播课中为你深入分析“元宇宙”产业正在经历哪些变革,有什么业务潜力可以挖掘,有什么未来机会你不能错过,无论你是想要找准其中的投资机会,还是想要提前布局成为中国的“元宇宙”平台玩家,或者想把元宇宙的机会引入到自己的业务里,这节课都将给你答案。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产业深度分析和底层思考逻辑,会在“前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平安喜乐_南嘉

    优秀优秀

  • 平安喜乐_南嘉

    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