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当欧阳修遇上宋代版“最强大脑”——欧阳修与刘敞(下)

第34课、当欧阳修遇上宋代版“最强大脑”——欧阳修与刘敞(下)

00:00
16:12

大家好!我是彭玉平。上一节我和大家讲到:欧阳修设家宴、作词为刘敞送行,今天我们继续讲:欧阳修与刘敞究竟是怎么认识的呢?

1

其实这与欧阳修离开扬州有关了。那么,欧阳修在扬州呆了多少时间呢?其实连头搭尾也就一年多,后来他说眼睛不好,要求到小一点的地方去任职,他想去的地方就是颍州,皇祐元年(1049)二月,他就到达颍州任所了。其实我也很困惑,眼睛不好在扬州不合适,在颍州就行了?好像有点小看颍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了。


欧阳修任颍州知州,担任通判的就是吕公著,吕公著是谁呢?吕夷简的儿子,吕夷简可是欧阳修的敌人,是迫害庆历新政主将的先锋,欧阳修恨他恨得牙痒痒的。但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欧阳修与吕公著在颍州的相处还是非常融洽的。你看这就是大家风度。后来,欧阳修发现吕公著这人德才兼备,多次向朝廷推荐。


欧阳修担任颍州知州的时候,刘敞正好也在颍州。欧阳修喜欢召集一帮志趣相投的文人在一起唱和,刘敞就是其中之一了。刘敞是庆历五年(1045)的进士,此前欧阳修与刘敞有没有可能认识,现在无法确定,但在颍州,两人不仅认识,而且成为唱和的朋友了。刘敞当时因为父亲去世,在颍州守丧。他们两人老家都是江西的,所以在异地老乡见老乡,应该很有亲切感。他们在颍州度过了一段诗酒唱和的快乐日子,而且刘敞与欧阳修几乎形影不离,到了皇祐二年(1050),欧阳修在颍州建了个聚星堂,从此在这个聚星堂就成为欧阳修与朋友之间饮酒赋诗的重要唱和了。在聚星堂,他们玩得最多的就是分韵赋诗,也就是一个人分一个韵字,然后就按照这个韵部来写。有的时候也拿房间里的东西来各自赋诗,也可以用桌上的水果来赋诗,或者用墙壁上的画像来赋诗,总之是用各种方式来写诗,而刘敞就是这聚星堂的常客。后来把聚星堂大家写的诗歌编了个集子,大家争相传阅,都羡慕得不得了,都以不能参加为遗憾。


在诗歌交往中,欧阳修发现这个刘敞学问真是了不起。在颍州期间,欧阳修的《五代史》初稿写好,专门请刘敞提提意见。因为欧阳修对刘敞学问的渊博已经是十分佩服,欧阳修每次读书遇到有疑问的地方,都要请教刘敞,而刘敞根本不用翻书,马上就把正确的答案告诉给他,这简直是宋代版的“最强大脑”,所以欧阳修是真心佩服刘敞的博学多能。(参见《宋史》卷319刘敞传)


刘敞读了欧阳修的《五代史》,心里也大为佩服。写了一首《观永叔五代史》长诗,他先梳理了历史的源流,然后评价欧阳修这书说:

天意晚有属,先生拔乎汇。是非原正始,简古斥辞费。

哀善伤获麟,疾邪记有蜚。处心必至公,拨乱岂多讳。


这几句称赞欧阳修的这本《五代史》,不仅吸收了此前的成果,更超越了此前的成果,这就是“拔乎汇”的意思了。在梳理源流的基础上明辨是非,而且语言简单古雅,一点也不啰嗦。在历史著作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所以这是一部立论公正的历史著作。刘敞的经史修养十分深厚,读了以后,十分佩服,他认为这部历史著作明辨是非、判断准确、文字简练,在史学著作中是上乘之作,有源流,有眼光,有立场,有文采。


一部历史著作获得这样的评价,欧阳修当然高兴的,因为他眼里的刘敞,那可是“学强而博,识敏而明”(欧阳修《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对刘敞的学识用了强、博、敏、明是个字,这应该是对一个人学识的最高评价了,有其中一个字都不容易,何况刘敞兼有这四个字呢。可见刘敞在欧阳修心中的分量之重。所以有一个高的评价当然高兴,但关键还要看评价的人是否有水平。欧阳修当然要回复刘敞的诗了,在《答原父》诗中,欧阳修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历史态度,对刘敞这个人,也说了不少很有温度的话。我引几句在这里:

子来清风兴,萧萧吹几簟。

又如沃琼浆,遽饮不知厌。

(欧阳修《答原父》)


认为刘敞来就好像在夏天从凉垫上吹过来的清风,听他聊天怎么也听不够,就好像是饮美酒,怎么都喝不够。


所以在颍州,欧阳修与刘敞,那不是一般地喝喝酒,写写诗,而是彼此建立了深度的信任。只是很可惜,欧阳修在颍州只呆了一年多就改知应天府,但刘敞与欧阳修相识相知,为他们以后更深度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2

此后两人的交往,我在这里先跳过去,我们现在再回到嘉祐五年(1056),欧阳修为刘敞饯行的现场。刘敞读着欧阳修的词,几乎是懵懵懂懂地踏上去扬州的路途。


欧阳修在刘敞临行前,把平山堂写得那么壮阔,那么有气势,刘敞到了扬州,不用说,肯定要先到平山堂参观游览了。那么他对平山堂的感觉是否与欧阳修一致呢?我们看他写给欧阳修的诗歌怎么说:

芜城此地远人寰,尽借江南万叠山。

水气横浮飞鸟外,岚光平堕酒杯间。

主人寄赏来何暮,游子销忧醉不还。

无限秋风桂枝老,淮王先去可能攀。

(欧阳修《游平山堂寄欧阳永叔内翰》)


芜城就是指扬州了,而平山堂又在扬州城的边缘,所以说远离人世了。“尽借江南万叠山”就是欧阳修给韩琦信中说平山堂远眺“江南诸山一目千里”的意思了,远远近近,层层叠叠的山,在平山堂看过去,都尽收眼底。扬州在长江、古运河边,所以在迷蒙的水气中,但见鸟飞翔其中。“岚光”是指山中的雾气经过日光照射后发出的绚丽光彩,这种光影在酒杯中忽升忽降,这说明刘敞是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这平山堂之外的景象。平山堂当年的主人——指欧阳修如此欣赏这样的风景,为何迟迟还未到呢?而我一个游子满腹的忧愁也无人可以倾诉,只能借酒浇愁。现在秋风起了,曾经香气扑鼻的桂树也老了。宋代的行政区划分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所以淮王应该就是指扬州知州了,这里的淮王是指欧阳修。刘敞的意思,我也希望能追随你风雅太守的风采啊。


你看这刘敞写平山堂的思路基本上是对欧阳修《朝中措》意思的呼应,我深度怀疑刘敞大概不擅长填词,否则也应该填一首同调的《朝中措》来回赠欧阳修。我查了《全宋词》,里面只收了刘敞两首词,而且水平实在是一般般,所以刘敞用诗歌来回赠欧阳修,应该是扬长补短的意思了。


欧阳修收到刘敞的赠诗,很感动刘敞对自己的一番深情厚谊,所以马上写了回诗,一方面称赞刘敞“一樽风月属君闲”,知道放慢生活的节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希望能再来扬州,共享清风明月、山色有无的爽心悦目之景。所谓“遥知我为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欧阳修《和刘原甫平山堂见寄》),就是这个意思了。


3

刘敞在扬州呆的时间也不长,一年多一点。然后就回到了京城,嘉祐四年(1059),担任知制诰的刘敞同知贡举,也就是主持礼部考试。后来几年在朝廷的复杂斗争中,他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很难在朝廷立足了,先是借口有病告假,后来刘敞便主动请求出守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于是以翰林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他去了永兴军之后,与欧阳修虽然有书信往返,但彼此的诗歌就很少了。差不多三年之后,奉召还朝。但没多久他又主动要求出守外郡,结果也如愿当了汝州(今河南临汝)知州。等到治平三年(1066)召还的时候,刘敞已经病重到不能上朝的地步了。熙宁元年(1068),五十岁的刘敞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欧阳修获悉刘敞去世,深感震惊,毕竟这个刘敞比自己小12岁啊。当年出知扬州的时候,还是那么意气风发,而当时的自己已经感觉到生命将终的恐惧。现在又是一个12年过去了,没想到50岁的刘敞居然先自己而去,而62岁的自己还好好地活着。想到生命的无常,欧阳修很快就写了《祭刘给事文》寄托自己的哀思,他在文中称赞刘敞“敏学通于古今,精识造乎幽微”,而这样一个杰出的人居然“遂埋至宝,衔恨无穷”。能把学问做到既贯通古今,又能到达极其深微的境界,能有几人呢?这是当代的国宝级的人啊。


第二年,欧阳修又为刘敞写了《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称赞刘敞“坦其无疑一以诚,见利如畏义必争”,又说他“惟其文章粲日星”,对刘敞一生坦诚,不求名利,讲究道义的品德进行了很高的礼赞,对他的文学成就也予以极高的评价,认为可以与日月争辉。


我们回顾刘敞的一生,他确实备受坎坷。但在另外一个小小的世界,他却拥有与欧阳修长达20年不离不弃的友情。刘敞悉心感受欧阳修的人生智慧,欧阳修也同样感受刘敞的坦诚、睿智、风骨与文采。其实,在欧阳修看来,刘敞不仅文章可与日月争光,为人也是光彩灼灼,照耀古今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晓东老师聊数学

    谢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