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世界-老上海的洋行

上海大世界-老上海的洋行

00:00
04:43

老上海的洋行

1844年上海的外国洋行只有11家,10年之后已达到120多家,其中著名的有怡和洋行、大英轮船公司、沙逊洋行、颠地洋行、仁记洋行等。因此开埠以后, 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上海并迅速发展。不仅如此, 国内资本也大量集聚到上海租界。 在腐败的封建统治和西方侵略的冲击下, 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严重破产,民不聊生, 大量破了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小商人无家可归, 只得流入看上去颇为繁荣和谋生较易的租界地区。 特别是战乱的年代里, 租界的“独立”所形成的特殊状态, 使它能提供相对安定的生活因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不仅是贫苦人民, 不少地主士绅、 富商巨贾乃至失意官僚和退役军官等等也进入租界,这些人往往挟资而来, 在租界或其附近经营各种行业。这样, 大量中国人汇聚租界,形成人口鼎盛, 百业兴旺的繁荣局面。 它的畸形繁荣在太平天国战争后不断向前发展。从19世纪60年代起, 上海进入了它的稳定发展时期。作为上海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北移和由此而来的上海半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所谓“北移”, 就是指上海取代了广州, 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这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上海在这种变化中充当了主角。1844年, 从广州进口的英国商品贸易额是1550万美元, 从上海进口的英国商品贸易额是250万美元。第二年,广州的英国进口商品贸易额减少了约三分之一, 而上海却增长了一倍。进入50年代以后, 贸易重心北移的速度更快了。 上海在全国出口商品的两项大宗商品:生丝和茶叶贸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50年代中期以后, 生丝出口几乎全部通过上海。而仅从上海运往美国的茶叶, 就比广州出口的全部茶叶还多。 进口贸易也是如此,上海进口的美国棉布已相当于广州的一倍以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