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 -历史典故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农历十月十九至二十日凌晨),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当夜,太祖驾崩,后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现在的孩子更是完犊子,黄鼠狼下豆鼠子一辈不如一辈!
洗服小朱 回复 @呼兰大霞: 你全家一辈不如一辈
孝宗不这样听话,高宗早就把他换了。这是一种智慧
宋孝宗赵昚(shèn) 赵昚,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1160年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1162年被立为皇太子。同年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1189年赵昚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1194年赵昚崩逝,年68岁。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其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