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感言

完结感言

00:00
06:41

国史大纲的朗读,对我来说是件大事,也是件值得纪念的事。刚开始死磕这本书的时候,我在阅读和理解方面,都遇到一些问题。在拿起又放下的过程中,我选择了用朗读的方式来死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难点。

如果我说,是钱穆先生鼓舞了我,你信不信?

请听第一页“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如果哪天不小心又动了放弃的念头,我就回头读这一段。身为华夏子女,对“中国为何是中国,华夏为何为华夏“”懵(猛)然无知的话,我想,会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所以我读此书,不是为了什么提升自己,仅仅是作为中国人人生的必须。

在习惯朗读的方式以后,我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动荡波折,感动于中华文化之光在幽暗处的闪烁,体验到“华夏精神”在苦难中的传承和绵延,并由此产生了一种“对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先生断言,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得其生机。众所周知,本书成书于战乱年代,先生在“书成自记”中,将那种空袭下的奔波场面描述得很自然:而九月间空袭警报频来,所居与航空学校隔垣,每晨抱此稿出旷野,逾午乃返,大以为苦。乃又转地至宜良,居城外西山岩泉下寺,续竟我业。这些文字是对紧张时局的平实记录,读来却感觉到先生在惊心动魄之中,亦处之泰然的心态。其实不管记叙历史,或者记叙现实,先生都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不过分代入而显得夸张激进,却都表达了自己鲜明而有温情的观点。(不论这些观点在今时今日看来是否都正确。)

因为有了这种温情与敬意,所以先生批判虚无,批判偏激;亦反对盲目自信。国家分裂危难之时,容易滋生避世或者激进的心态,这种心态只是随波而来的自然萌发,却对文化进程的整体发展有所掣肘。而当国家大一统承平日久,文化风气却容易心生骄矜,故步自封,而停滞不前,这对当下尤其有现实意义。中国最终是一个文化概念,是特地区域内的所有族群,经过漫长历史风云变幻后的一致选择。只要华夏文脉延续不断,国便不会亡,是先生坚定的信仰。

同时先生勉励我们,只有国民中具备这些信念的人数比数越来越多,国家才有再向前发展的希望。于是,合上书本之后,不仅是中华文明之光照耀了我,我也投身火焰,成为其中的一束了。

涉足一个有点深度的文化内容,开头总是最难的,而当我们走过眼前这片沼泽,实际上后面的一番精彩纷呈,并不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坚持,纯粹投入享受就好了。在2021年的国庆之际,我没有旅行,没有聚餐,却与钱穆先生友好地相处了一个假期。他是那样慷慨地给予我生命的滋养而不求回报,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来传递那种能量。

感谢喜马拉雅提供我们学习的平台,感谢新亚人文学院的老师专业的传道受业解惑以及内容的拓展,感谢死磕班同学的陪伴,感谢许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在一条古老的巷子里我的女儿小鱼同学向我提出的问题“妈妈,中国为什么叫中国?”感谢家人的付出让我有更好的人生实现,也感谢纠错的热心听众,与我一同投身火焰,成为一束。感谢你们,我们江湖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关中刀客周先生

    凡抗日者,皆为英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保家卫国,气贯长虹!

  • qzuser_x0qk

    喜欢主播声音

  • 旧邦新命

    恭喜完结。

    Ms谦谦 回复 @旧邦新命: 我们的节日!

  • 关中刀客周先生

    天下为公~

  • 草木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