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法国大使:中欧差异好比筷子和刀叉,并无优劣之分

中国驻法国大使:中欧差异好比筷子和刀叉,并无优劣之分

00:00
02:43
打开APP 收听完整版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消息,9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前夕,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使馆举办法国各界友好人士交流会,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等法国政、商、教、科、文、体、军界人士出席。

在谈到中欧关系时,卢大使说,72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与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密不可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欧关系在疫情下逆势前行,各领域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2020年,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欧盟唯一双边贸易正增长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双方建立绿色、数字高层对话机制,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中欧关系也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欧盟对其与中国关系设立了三重定位,即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中欧作为伙伴很好理解,就是彼此要开展合作。中欧之间的确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中欧作为竞争者也好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然而,中欧作为制度性对手,我们能做什么呢?剩下的只有对抗,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但这并不符合双方根本和长远利益。

中国古语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欧双方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也存在差异,但并不意味着双方一定要成为对手。就好比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两者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各自饮食习惯的问题。中国人当然不会强迫其他人用筷子,也不会妨碍别人用刀叉。反之亦然。筷子和刀叉完全可以和平共处,相得益彰。

中欧都支持多边主义,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倡导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提倡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双方有一千条理由踏上相互成就、互利共赢的大道,而没有一条理由掉入相互猜疑、零和对抗的陷阱。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面对新冠疫情蔓延、疫后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非洲发展等全球和地区性挑战,中欧应当也能够登高望远,展现担当,共同为全球抗疫和疫后经济增长注入正能量,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