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碎铜茶救“乞丐”的故事

张三丰碎铜茶救“乞丐”的故事

00:00
06:26

张三丰碎铜茶救“乞丐”的故事


千年府城,风采邵武,史蕴悠扬。大家好,这里是邵武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文化名城福地邵武》系列节目。张三丰是邵武人,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民间流传许多他的传奇故事。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张三丰碎铜茶救“乞丐”的故事》:

相传,南宋末期某年盛夏的一天,天刚亮,禾坪上官府的管家一打开大门,便见到两个“乞丐”躺在门口,有气无力地呻吟着:“饿死了,快给点吃的……”

“把他俩扶进来,赶紧给他们弄些吃的。”上官大人立马吩咐管家。

两个“乞丐”起先只能坐在地上依靠着板壁让人喂食,过了一会便坐上长凳扑在桌上吃开了,把饭甄全掏空了,上官一家八、九口人吃的早饭全被两个“乞丐”吃完了,把肚子撑得鼓鼓的,不能动弹,嗷嗷直叫。这天正逢圩天,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谁都无计可施。

“我有办法,我用碎铜茶可以解救他们。”人群中闯出一个浓眉大眼,衣着不整,身背竹篓的年轻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

“张三丰、张邋遢,他能行吗?”人们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这位年轻人。

只见他从背篓里抓出一把绿叶状的物品,先是塞进自己的嘴里嚼了片刻,再吐在自己的掌心上,分别塞进两“乞丐”的嘴里,令他俩吞下。

“我要上茅房。”“我也要上茅房。”过了一会工夫,两个“乞丐”的脸色由青转红,肚子咕咕作响,人也可以挪动了,他俩立马站起奔向茅房。

两“乞丐”从茅房出来,正要答谢张三丰,张三丰却无影无踪。

“不用答谢了,没有张邋遢解危,你们可要遭‘大罪’,赶紧换洗更衣。”答谢不了张三丰,两个“乞丐”只好答谢上官大人,上官大人随即叫管家为他俩找来衣服,帮助他俩打理卫生。

“你们这里的人真好,这样帮我们外乡人,民风淳朴善良,我俩要禀报朝廷给予表彰授匾。”换洗更衣后,两个“乞丐”终于向上官大人说明自己的身份。

我俩并非“乞丐”,是朝廷大臣,是因为进贡朝廷的粮食、茶叶和山珍多次在南武夷一带被盗匪劫持,朝廷派我们打探情况。如查证属实朝廷将派兵镇压。一路上先是我俩的马匹被饥饿的灾民杀了充饥,后来我俩的银两也被灾民瓜分了,也成了灾民,才落到今天这下场,幸亏上官大人和张三丰解难。

“南武夷没有盗匪,这里民风淳朴善良,值得表彰授匾;他们还用碎铜茶解救我俩,碎铜茶不仅是解渴饮品,更是解人病痛之妙药,可纳入贡品之列;劫持进贡朝廷粮食、茶叶和山珍的是遭洪灾而逃荒受饿的灾民,朝廷应慈悲为怀,用国库粮拯救灾民。”两名大臣回京后立马向朝廷禀报,并提建议。

朝廷采纳了两名大臣的建议,从此邵武碎铜茶成为朝廷贡品,响誉九州。碎铜茶为什么如此神奇、绝妙、灵验,当地人说是张三丰太极神功羽化所致。但邵武碎铜茶的功效与特性从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揭晓和认可。

  邵武文史资料第10期记载有食用碎铜茶止腹泻和治疗急性肠胃炎、胃溃疡的例子,所以古和平人称碎铜茶为“神仙茶”。自古以来,到和平武阳峰求仙茶的人很多,特别是在道教、佛教界,每年都有泰宁、建宁、黎川等省内外的道人僧人到武阳峰各寺观来求茶,这已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他们认为不是来求茶,而是来求神奇之药,是为了帮助到寺观求医问药的善男信女求的,无论施主得什么病,他们都用该茶来治病,碎铜茶成了治百病的良药。所以武阳峰区域的几个道观和寺院,每年出产的碎铜茶从不向外出售,只是向外人赠送,直到前些年才有少量出售。

  在清朝咸丰年间编的《邵武县志》554页中载:宋朝宣和年间,有个姓杜的本地人到灵应寺出家,长期饮用碎铜茶,活了150岁。还载,南宋有一个京兆人,从五台山到灵应寺驻锡,因长期喝这种茶,活了129岁。元朝,有个从霄溪来的僧人到灵应寺驻锡,也长期喝这种茶,活到105岁。自明朝以来,灵应寺有7位僧人因长期喝这种茶,都活到90岁以上。当今,人们眼见为实,留仙峰寺的云峰法师,在此寺修行已有30载,看管着寺院周围的茶树,每逢春季便会将茶尖采摘下,晾晒后下锅翻炒,用当地的土法制成毛茶后备存饮用,他每天饮着自制的碎铜茶,活到95岁高龄。当地村民长年饮用此茶,所以当地长寿老人比别的地方多。

难怪元朝大德年间,邵武总管高久住,负责建武夷山御茶园,为宫廷制作御茶,他曾提出邵武的观音坑、锦洋坊、武阳峰三处茶叶可为制作御茶的原料。他讲的武阳峰茶就是碎铜茶,茶叶的品质之好,并被他所用。

以上就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张三丰碎铜茶救“乞丐”的故事》,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