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二十八篇:致泽儿:手抄与模仿宜并进

曾国藩家书 第二十八篇:致泽儿:手抄与模仿宜并进

00:00
06:29

第二十八篇 致泽儿:手抄与模仿宜并进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我已经收到了四月十九日你写来的一封信,得知家中一切平安。

你说已经将《说文》这本书读完了,现在开始准备看各经的注疏,再着手研究辞章中的学问。我看汉人的各类辞章,没有不精通小学训诂的,如司马相如、扬子云、孟坚,他们都各有一部小学训诂的专著。《文选》里选录这三个人的文章最多。在古文方面,我一直立志以这三个人及司马迁、韩愈等五家为学习榜样。因为这五家的文章,都对小学训诂精通,从不会胡乱写一个字。

对于小学方面的学问,既然你已经大略有些见解,正好可以开始从辞章上下工夫了。读完《说文》后,可以将《文选》再细读一遍。一边细读,一边做笔记,一边写文章,这样就能够达到模仿的目的。凡是怪僻的字,古雅又深奥难懂的解释,如果不用手抄就很难记住,不模仿就无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自宋朝以来,能写文章的人多数都不懂得小学,而本朝各位儒者,虽然懂得小学,但又不擅长写文章。其实,我就洞悉出这其中的门路,只是因为公事繁忙,再加上长期的戎马生涯,没有完成自己这门学问,到现在还觉得很内疚和遗憾。你天生擅长读书,而不擅长写文章。如果不精通作文的门路,那么对于古人的深厚底蕴,你根本就无法领会其中的含义。现在你应该在弱点上多下工夫,应该专门研读《文选》,手抄与模仿一起进行,不可以省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等到文笔稍微有长进后,再研究经史书籍,这样难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最近的军事情况很平稳,进展也很顺利。你沅、季两叔都率军直逼金陵城下。现将沅弟的两封信寄回家中给你们看。只是沅、季两军进军太快,后路芜湖等地空虚,让人不禁为之担心。目前我正筹措兵力来填补这个军力的空虚,不知最后结果会不会出现疏失。

我身体健康,只是公事压力繁重,应该回复的信件耽误了很多。其他的事还能料理,家中可以放心。这封信送给你澄叔看一看。我很想要点家乡的茶叶,希望最好能尽快寄来。涤生手示。

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

【解读】

曾国藩教育诸弟子侄于诗文创作时,首先要注重修辞,也就是在遣词用字上下工夫,他在日记中曾赞叹古人使用语言文字的变化无穷,他说:古人妙处,只是造句之法变幻无穷。并主张散文的语言文字也需要变幻无穷,因此,他教育儿子要善于向司马迁、韩愈等人学习。

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榜样,榜样不但能给自己树立远大目标,而且还能为自己提供可行的方法,可谓是最简便的入门之法。文章临摹就是最好的例证。只要工夫下得到,最后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创一片新天地。

不仅曾国藩如此,古代圣贤也会学习先贤的经验,来达到修身的目的。王羲之就是其中之一。王羲之七岁就开始练习书法,他非常崇拜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一有时间就熟读前代书法论著,刻苦练笔着了迷,无论走路还是坐着,都揣摩着名家书法的架势、手指不停地在衣襟上画着字。时间长了,连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为了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涮笔砚,时间久了池塘的水全部变成了深黑色。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最后,王羲之成为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由此可见,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取得新认识、开辟新道路、实现新发展。

此外,曾国藩还告诫儿子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一边细读,一边做笔记,一边写,这样才能达到模仿的目的。因为在他看来,文章中那些怪僻的字和深奥的解释,如果不用手抄,是很难记住的。所以手抄能够帮助人强化记忆。日后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句子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也就是说将手抄和模仿同时进行,这是增进作文能力不可缺少的步骤。

那么如何模仿与手抄并进呢?首先,除以模仿古人文句来丰富语言文字外,曾国藩要求诸弟子侄勤做笔记,将看过的优美文句,分门别类,抄写于小册中,为抒发情感时所用。其次,曾国藩要求儿子应按照经、史、子、集各门加以区别,这样便于查找。抄记要精读、仿效,达到熟能成诵,才算是完成抄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