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圣心源》之“天人解(三)”

揭秘《四圣心源》之“天人解(三)”

00:00
04:39

大家好,我是佰草轩。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学习黄元御的“天人解”部分,在上一讲中我们讨论了阴阳五行和“土”的概念,并说明了“五行”是如何成为中医的一个专属基本概念的。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区分哲学和中医理论的一个分界线,有不少攻击中医理论的人,经常用“中医是拿哲学来治病”这一论点,作为一个切入点,其实,这部分人或者没有认真研究过中医理论,或者是对哲学及中医理论一知半解,分不清这两者的界限。

那么今天我们主要讲“精神魂魄意”。这五个字主要是对人的意识层面进行理论阐述,因此,是中医治疗“情志病”的主要理论基础。

从这里我们要重点理解:意识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个观点目前已经被现代前沿科技手段所证实。因而我们说,中医理论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东西,是很接地气的,按照这种理论指导治病,大方向就不会错,之后在根据病人病情具体辩证细化,这是多么完备的一个治疗体系呀!

下面我结合黄元御《天人解》中“脏腑生成”、“气血原本”、“精神化生”、这几节内容来详细说明这五个字的含义:

第一个字“精”指的就是水中之精,它既包含精之阴,也包含精之阳,精之阴来源于哪儿呢?太极生两仪,这个两仪,在中医理论中表示为“阴和阳”,这个精之阴就来源于“阴阳”当中的“阴”,同理,精之阳就来源于“阴阳”当中的“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阴”和“阳”在这里已经变成了“精”和“神”,也就是说,精中含神,神中含精。黄元御是这么解释的: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

第二个字“神”指的就是含精之神,所以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精神”,它的基础含义都在这里了。那么“精神”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五行当中的“水”和“火”。黄元御是这样说的: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

第三个字“魂”指的是“神”之初气,物质基础是“木”,这个“木”中含“火”,木生火也是这个意思,所以“神”是由“魂”化生而来,黄元御说的也很清楚:魂者,神之初气,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

第四个字“魄”指的是“精”的基础状态,或者说,“精”是由“魄”积聚而成,“魄”的物质基础是“金”,金生水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魂魄”二字,它的基础含义其实出自中医理论;“魂”是木气将升未升,“魄”是金气将降未降,这两种状态相对就不太稳定,所以就有“失魂落魄”的说法。

黄元御引用了《黄帝内经》的说法,叫做: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通过我们上面的解释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第五个字“意”,黄元御在书中并没有明说,我们在书中也没有看到这个字,应该如何解释呢?我先把“意”这个字的大概意思先说一下:比如说你饿了,想吃东西,这个念头就是“意”,要先有这个念头,才能有下一步的动作,所以这个“意”的物质基础就是“土”,如果大家能够理解了上一节我们讲的“土”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黄元御在“脏腑生成”一节中是这样说的: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就是说:木气上行化火,金气下行化水,均源自“土”之左升右降,如果从情志层面来说,就是精神魂魄的化生均源自“土”的这个念头,所以我们说“土”主“意”。

通过上面的说明,我们基本上把“精神魂魄意”说清楚了,这个时候我们自然在脑子里产生一个画面:就是“精神魂魄”围绕着“意”在做一个圆运动,这就是“一气周流”说法的来历;只是这种说法是有瑕疵的,我在前几节提到过这个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圆圈不是“一气周流”的结果,而是它本来就是并存的,就是说:木气上升的同时,金气也在下降,是同时进行的。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希望各位网友记住这一点!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佰草轩,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90153ronk

    非常好的,逐级懂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