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31万
试听180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00:00
17:10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完整文稿

传说,四川青神县中岩寺下有一汪池水,你若是站在池边拍手,游鱼便会接二连三地浮上来。有一天,一位私塾先生命学生为池水起名。其中一人不假思索,写下“唤鱼池”三个字。


私塾先生心中暗惊,他和自家女儿的回答竟然一字不差。看来,两家不仅有师生之谊,恐怕还有姻缘之份啊。

这位年方十九岁的才子,便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而塾师的女儿王弗,日后果然与他结为婚姻。一句唤鱼,唤出了三生之缘。


但谁能料到,此世的相遇竟也像鱼儿浮头一样短暂。十余年后,苏轼漂泊天涯,暂时寄身于山东密州任上,王弗早已长眠于月下孤坟。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梦境让他们再度相遇——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在梦中,苏轼看见妻子王弗一边审视着妆容,一边嘱咐一些杂事,语气温柔而平常。她的目光没有离开过铜镜,絮絮叨叨地说着,甚至没有看向他。


(独白)王弗:夫君你看,窗子底下那香炉是不是快要熄了?炉里的沉水香,我梳妆前才添上了些,这会儿怕是还没燃尽,你且拿我这根金钗去,把香灰翻一翻,透一透气,别让它灭了。我这儿正画着眉呢,走不开。

小轩窗下,沉香缥缈,这味道已经许久没有闻到过,陌生的香气令他突然醒悟,原来自己身在梦中,不知不觉回到了家乡,而眼前对镜梳妆的妻子,已经去世了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一刻,苏轼被惊得说不出话来。十年间,这个年少气盛的才子,步入儿女成行的中年,吞下多少辛苦,却还能一蓑烟雨任平生,靠的便是一个忘字。


他续娶了娇妻,养大了遗孤,也远离了故乡,他以为自己不再思量了,不再想念了,和亡妻共同度过的岁月变成轻飘飘的一场梦。而此刻他才意识到,梦是最重的。重得接近于永恒,在物是人非的岁月里沉淀下来。梦里的妻子王弗,仍然是十七岁那年初嫁的模样。

沈从文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王弗初嫁那年苏轼十九岁,他们是彼此唯一的,正当好年龄的爱人。不过当时,苏轼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在婚姻当中幸运地中了头彩。而十七岁的王弗微笑不语,她擅长人情世故,擅长诗词文章,但更擅长将这一切轻轻藏起,像是一朵花藏起她的芳香。

一个有心谦虚,一个才华横溢,一个贤惠务实,一个旷达不羁,乍看这一对新婚夫妇,我们不免要被少年苏轼的光彩占尽了注意力,而王弗变成了光芒背后的暗影,甚至不免怀疑:他们是否般配?


如果不是婚后的一段小插曲,苏轼恐怕也不知道,夫人谦逊的微笑背后暗藏才华。那天,苏轼温习文章,突然忘了一段,反复吟诵还是不得其解。王弗见他面露难色,不禁微笑着提醒了一句。苏轼大惊,这才想起自己读书时,王弗总是坐在一边。这位大才子只顾着挑灯夜读,也许偶而回头,得意于红袖添香,却从来没有向沉默的妻子问上一句:“你也懂诗书吗?”

苏轼第一次意识到,静默当中可能蕴含着更深的见识。他开始学着解读妻子的沉默,更将她偶尔吐露的金玉良言记在心里。十年婚姻,谨慎的少女王弗也慢慢打开了自己,当她陪同苏轼去凤翔做官时,已经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她对外人的见解了。访客们走进年少成名的苏轼家中,怀揣各种目的高谈阔论,未料想,屏风之后,早已有一双慧眼将他们看了个通透。

(独白)王弗:今日这位客人虽是初次登门,却与夫君一见如故,不用说,我猜你的心中,一定把他引为此时此刻头一个知己,再畅谈两日,大醉两回,恐怕便是开天辟地头一个知己了。不过,世间像夫君这样的痴人,又有几个呢。


我倒有些担心,一个人素昧平生,这样快与你结交,他日万一与你断交,想必也很快。夫君如今年少得志,就连天子也夸你可以做得子孙后代的太平宰相,自然人人争着当你的知交,可总要日子长了,才能看出这些知交存得住,还是存不住。

我们注意到,相比于新婚时,这对夫妻的关系悄无声息发生了调转。王弗的沉稳和务实,显然更适合于官场应酬,待人接物。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指出:当一个世事洞明的妻子和一个天才的丈夫一同出现时,我们往往感到前者更聪明,因为丈夫经常急躁、灰心、喜怒无常。上帝在给予艺术家天赋的同时,似乎收走了他们的人情世故,而这时,王弗便用自己那种实际的智慧,引导着跌跌撞撞的天才苏轼。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王弗所言。在凤翔任上,苏轼与顶头上司时有争执,被参了一本,罚了一遭之后,索性被调回了京师,做了个研究史料的小官。眼看着一颗政坛新星逐渐黯淡,这位知交也没了音讯。身趟过一遭世态炎凉,苏轼不得不钦佩王弗的见识。


然而,这件事,这句佩服,他无法亲口说给王弗听了,王弗死于回到京师那年的五月。


他只能一笔一划将它刻在王弗的墓志铭上。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灵柩前的香烟燃起时,苏轼想起小轩窗下那一炉香,王弗细心,总怕沉水香没有烧尽,经常摘下金钗,轻轻翻动着炉里的香灰。老人们说,香烧到一半熄灭了,叫断头香,来生便无法与亲人再见。苏轼不禁也揭开香炉盖儿,笨手笨脚地拨弄了两下。十一年夫妻情深,如今只有一缕幽幽的沉水香能做个凭证,从此后,一个人踏遍天涯,另一个长眠孤坟,除却来生,除却梦里,他们将再不能相见了! 


而今,又是十年过去,在幽幽夜梦之中,那座孤坟再次被月光照亮。苏轼忽然意识到,他想要向亡妻诉说的,何止是凤翔那一次世态炎凉,事实上,他已经累积了十年的世态炎凉,以至于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他把记忆一点点地倒回去。


这十年来,王弗没来得及看见的是什么呢?是父亲苏洵的死,是眉州老家三年的守丧,当苏轼结束漫长的丧期,再次回到京师时,新任宰相王安石正在推行震动朝野的新法,所到之处,反对新法的重臣纷纷被贬。苏轼藏身在史馆里,暂时平安,然而,他的仗义执言终究要毁了他的平安。


熙宁四年,苏轼上书弹劾新法的弊病,王安石的亲信立刻发难,反咬苏轼当年在运送父亲灵柩的船上夹带了私盐,不仅违法牟利,更是愧为人子。政敌的无耻态度让苏轼心灰意冷,他主动请求离京,这座城市的光芒在他心中熄灭了。


苏轼不再是少年了,他意识到,一个人心里的光熄灭之后,衰老便如影随形。三十八岁,他抵达密州,发现两鬓生出白发。在另一首《江城子》中,苏轼旷达地一挥手:“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白发有什么关系呢,冯唐七十岁,不是还能出使西北吗?


但今夜这场梦中,他与十七岁的亡妻重逢,忽然间,那个旷达的苏轼不见了,他笔下千言万语,此刻都归于沉默。他用目光缓缓抚过亡妻的面容,年轻的皮肤,清澈的眼神,她甚至仍然像年少时那样,对一小块没有烧尽的沉水香倍加爱惜。


死亡封存了她,梦又复活了她,复活在十七八岁她最好的年纪。苏轼生命的一部分也随之复活了,那是他最理想主义的年纪,春风得意,像一匹刚出厩的骏马,以为面前是三万里坦途。谁能在被世事消磨殆尽之后,重逢十几岁的自己,却不感到一丝愧疚呢?他颤抖起来,十年的岁月忽然横亘在他们之间,苏轼发现,他再也说不出那句“鬓微霜,又何妨”了,他只能说: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些年的世态炎凉,已经像霜雪落满了我的鬓发,已经像烟尘扑满了我的面颊,那是化不掉的霜雪,洗不去的烟尘,我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把一个崭新的少年人弄脏了。现在,如果你看到了我,从你那光洁无暇的铜镜里看到了我,恐怕不会认识吧。说实话,我也快不认识我自己了。

仿佛听到了苏轼的心声,梦中的亡妻慢慢转头看向了他,十七岁的王弗和三十八岁的苏轼,就这样相望着。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个无言相望的时刻,是无数悼亡的诗人,都不愿意,也不敢提笔去碰触的时刻。他们从不写与死去的爱人正面相对的那一刻,是因为没有几个人,敢像苏轼一样正面相对自己的悲痛。


元稹写梦见亡妻:“今宵泉下人,化作瓶相憬”,将亡妻化为井底的一只银瓶。欧阳修写悼亡之梦:“乍若去而若来,忽若亲而若疏”,亡妻的身影若即若离,一时浮现,一时又消失。诗人们动用譬喻,动用典故,动用一切缥缈而迂回的笔法,却从不敢直截了当地写下那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为何无言,因为茫茫生死已经充斥了脑海,没有任何一丝余地,留给语言去组织,去生长。就像晏几道说的:“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当我试图写下离别,情深至极,红色的信纸几乎要化为一片空白。晏几道红笺上的空白,便是苏轼此刻言语的空白。


十年离思,到了这一句已经说尽了,十年言语,也已经尽数化入泪中。但词还没有完。在这首《江城子》的尽头,苏轼仿佛是踉跄地退了下来,在最后补上三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过去了,当时苏轼亲手栽种在王弗坟上的矮松,现在应当已经遒劲参天。但在他的心里,那片坟茔还是小小的,栽满了矮矮的松树,月光落下来,十年或一百年并没有什么不同。当他在滚滚红尘里走完这一生,抖落满身尘埃,便终于可以回去。那个十七八岁的女子会在小轩窗下等他回家。

精选用户评论
  • 双子若离

    第一排啊啊😱

其他用户评论
  • 云伊朵_

    假如王弗 王闰之 王朝云同时出现在25岁的苏轼面前,苏轼肯定会毫不犹豫选择王弗;可假如三人同时出现在60岁的苏东坡面前,只怕他纵然对王弗情深,也不可能因此冷落了另外二人。人生有时就是这样,一旦时光过去,很多事情就再也回不到原点。从现代女性的爱情观出发,依然希望东坡为王弗从一而终,但从苏轼的经历来看,又感恩闰之和朝云带给东坡的温暖和知心,尽管这些王弗都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可惜天不假年!

    Nitrolove 回复 @云伊朵_: 推评@喜马社区

    云伊朵_ 回复 @mas_: 是呀

    云伊朵_ 回复 @mas_:

    查看全部4条回复
  • 素人桃桃

    最喜欢东坡居士的词,豁达深情。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昀在晴天 回复 @素人桃桃: @喜马社区

    灿烂的尘埃 回复 @素人桃桃: 王弗也是才女

  • 灰机的小灰灰

    千古第一悼亡词

  • 乔治安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明着讲冯唐,其实是东坡以魏尚自喻,引用汉文帝时冯唐为魏尚请命赦罪官复原职的典故,希望有朝一日朝廷也能够给自己赦罪,并委以重任,让自己才华得意施展。

    Nitrolove 回复 @乔治安: 推评@喜马社区

  • 夏沫5657

    刘敏涛化身古诗词中的女子,向我们娓娓道来古人的爱情。爱情是什么?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更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很感动,第一次听书到停不下来!

    Nitrolove 回复 @夏沫5657: 推评@喜马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