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一君淮海戏唱腔选》之《巧凤·乡亲的好意我心领》

《霍一君淮海戏唱腔选》之《巧凤·乡亲的好意我心领》

00:00
04:03

霍一君,1952年生,江苏省连云港人,淮海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在淮海戏世家,至她已师传四代:王大娘(名王韩氏,1891-1944,淮海戏早期著名演员)传霍张氏(艺名“小绿鞋”,淮海戏著名演员,霍一君祖母)和霍启台(1886—1947,霍一君祖父),霍启台传霍维标(霍一君父亲)、霍桂珍(霍一君姑母),霍维标传霍一君。霍一君的祖父霍启台是20世纪30年代淮海戏班有名的班主,祖母艺名“小绿鞋”是淮海戏早期名演员王大娘的高足。父亲霍维标、姑母霍桂珍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知名演员。她自幼耳濡目染,喜爱淮海戏,向奶奶学习淮海戏唱腔,向父亲学演淮海戏表演,少年时便登台演出,学会淮海戏十多出传统剧目,崭露头角,是位深受观众喜爱的小花旦。

1969年在农村插队时被抽调到灌南县文工团(后改淮海剧团),又被送到淮阴地区艺校接受系统培训,受到朱桂洲(艺名“小花褂”)等淮海戏名演员的悉心指教,回团后一直担任剧团主演,1981年被引进到连云港市淮海剧团,先后在数十出淮海戏大戏中担任主要演员。2007年12月退休后即被单位返聘,到市艺术学校淮海戏班任教。

霍一君自幼接受家庭培训,各项基本功扎实。她有一付天生好嗓子,对淮海戏几代演员的唱腔都有研究,学唱得惟妙惟肖。她的唱腔取各家之长,自成一体,使淮海戏优美动听、流畅隽秀,高音时发扬“拉魂腔”的长处,如行云流水,低音时婉转动听。她的表演不温不火,又有较好的基本功,善于从刻画人物性格入手,将人物扮演得栩栩如生。如她主演的《巧凤》和《爱河滔滔》,均演出近千场,收到大量的群众来信给予赞扬。她的戏路比较宽,有时在舞台演小孩或类似泼辣旦之类的角色,也十分出彩,深受群众欢迎。

霍一君1981年到连云港市淮海剧团,先后在数十出大戏中担任主要演员,不仅有传统戏,也有大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由于她有较高的淮海戏表演艺术,她主演的戏大多演出上百场以上,成为剧团的“看家戏”和“吃饭戏”。特别是在农村,她的戏有时一天要演4场,她一丝不苟的认真演出,病了也顾不上休息,成为连云港市及其周边地区一名有名气的、受观众欢迎的演员。

霍一君1983年担任连云港市青联委员,1992年起先后任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她还是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1999年底被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市优秀中青年艺术工作者称号。霍一君不仅擅演《三拜堂》和《皮秀英四告》等传统淮海戏,还擅长演出各类新编剧目。如《女太子》、《汉宫怨》、《母子岭》、《儿女传奇》、《邻居》等数十出戏。

获奖情况:1984年在全省淮海戏中青年演员广播演唱比赛中获奖,她演唱的唱段入选《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1995年她主演的淮海戏《红尘悲歌》获江苏省第一届淮海戏艺术节优秀表演奖;1998年她反串参演的现代淮海戏《代代乡长》,在全省第二届淮海戏艺术节中获优秀表演奖,后该剧又参加江苏省戏剧节,获得表演奖。她主演的《魂断海州》、《红尘悲歌》、《海外姨妈》、《代代乡长》分别在连云港市二至五届专业剧团汇演中全部荣获一等奖。

现在霍一君老师虽然已退休离开舞台,但是心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淮海戏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演员队伍的建设,潜心于连云港文化艺术学校淮海戏班学员的艺术教学工作,并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为传承发展淮海戏艺术继续作出积极的奉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