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3500 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聊聊完美世界投资的心路历程,来自老刘该睡觉了。
三、投资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而有些研究领域可能需要具备非常专业性的视角
在接触游戏行业之前,我一直认为研究难度最大的行业是创新药。创新药研究的难度在于,研究员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够开展针对性地研究行为,并且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持续性地获取和跟进前沿性的学术成果和临床试验结果,并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相关药物市场空间对企业现有研发管线和上市药物的市场价值进行动态性、综合性的判断。可以说,创新药研究所接纳的信息具备维度高、广度宽的特征,是其他任何行业都难以比拟的。
如果拿游戏行业和创新药行业做对比,其实两者还存在一些相同之处,比如两者都拥有“在研管线”这个概念,市场对于企业的估值不仅仅看已经上市的产品,还需要看正在开发中的产品,这其实也是在说明,两个行业的发展都基于研发主导,企业竞争力的根源在于产品的竞争力,而产品竞争力的根源在于研发能力;另外,两个行业都严格受到政策监管,行业的市场空间极易受到政策的变动而出现变化;此外,行业的竞争模式也比较类似,小公司可以通过一款爆款产品弯道超车,而大公司的经营策略往往都是“产品矩阵靠并购,市场推广看销售”的模式。
但游戏行业和创新药行业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所需研究的信息量来说,游戏行业肯定比不上创新药行业所需面对的信息专业化和复杂化的程度。游戏行业研究的真正难点在于,它的方法论和普通行业不一样:普通的行业研究一般都是基于预测某个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并判断企业能够获得的市场占有率,再结合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判断企业在未来可能获得的潜在市场份额。但这套研究模式对游戏行业完全不适用,因为游戏市场并非游戏产品的载体,反倒是游戏产品才是创造游戏市场的本体。如果有好游戏,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市场空间;相反地,如果游戏做的不好,即使客观市场存在,也不会有多少人买账。但如果聚焦“游戏好不好”这个话题,这似乎又来到了一个感性问题,而并非通过理性逻辑就能够阐述清楚的。因为游戏好不好,只有在游戏上市以后,依据所有玩家对其做出的评价才能初步判定这个游戏有没有考虑到玩家的感受、并获得玩家认可,绝不仅仅只是通过游戏本身所基于的引擎技术、抑或是游戏研发投入的资金量就能够判断出游戏能否热卖。有些游戏可能因为一个小的BUG严重影响到了游玩体验,或者一个参数设置偏差导致职业平衡性出现了问题,亦或者是某次营销活动对氪金党或白嫖党造成了心理创伤,都会对这款游戏可持续经营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一个游戏到底好不好,只有在游戏运营的过程中持续观察才能够逐渐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有些结论说不定过段时间就会被打脸)。因此,基于运营中的游戏都时常难以判断其内在的价值,更不用说在研中的游戏了。这又回到了之前所说的“在研管线"这个概念,市场可以通过对创新药企在研产品的研发路径和治疗领域进行市场定位,并对其临床进度做出针对性的估值;但对于游戏行业来说,从没听过市场对游戏企业在研管线进行估值,因为很难有统一的标尺对研发或测试中的游戏进行估值,并且在游戏正式上线前,也没有人能保证游戏上市运营后就不会翻车。
因此,至少从我的理解来说,我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行业研究员是无法有效开展针对特定游戏公司的研究的。这从雪球论坛也能闻出几分相似的味道:包括完美世界、三七互娱、吉比特在内这几家A股游戏公司,他们的雪球热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大家讨论的内容都集中于某款游戏自身的流水或者可玩性,很少会看到有大V站在游戏公司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并写出一些“某某游戏企业价值判断”的文章,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游戏公司的研究是非常困难的。
这便是投资所需要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对某些研究领域而言,可能需要具备非常专业性的视角才能够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那对于我们普通投资人来说,如果开展这类领域的投资呢?
总结一下便是,这三个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投资人无法基于现有认知来有效管理外部未知性,无论是市场层面的,还是行业层面的,抑或是公司层面的,以及投资人在进行决策时能否克服内部非理性因素,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前者是认知问题,后者是人性问题。因此,我觉得这三个问题都是比较难以解决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产生过类似的感想。
头头是道,屁用没有
银行板块还看好吗
蛛丝马迹11 回复 @人情冷暖_r9g: 小心房地产爆雷哦
对的
这种狗屁不通的文章拉低了雪球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