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

“香火”

00:00
05:43
作者:任小伍

金秋9月,象征着收获。而吾家的小朋友也迈入了幼稚园的大门。刚入学的前几天。她积极愉快的表现,让我为她入园焦虑的心完全放下了。可只让我放下了三天,这周上学的第一天回来,见到我就哭红了小脸,嘴巴不停的念着。“幼稚园不好玩,我想妈妈”,直到晚上入睡,也是念念不忘的说着,”明天我不去幼稚园了。
清晨,小眼睛睁开就跑到厨房中抱着我的腿说道“不想去上学,睡觉时候想妈妈”。总之她这两天的情绪总是在去不去幼稚园的问题上。而我能做的就是一遍遍的抱着她,安抚她。直到把她安全的送到教室中。看着她满是泪痕的小脸,很委屈、很无奈的看着我离开。我的内心也生出想回头多看几眼她的念头。
我们和孩子本质上有二种分离,第一种:是肉体分离、第二种是精神分离。第一种分离比较容易,无非怀胎十月,自然而然的分离成二个独立的个体。而第二种分离较难,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几乎是至死不渝的。而孩子对父母的牵挂会断断续续,倘若有其他意外,甚至会中断。然而母爱和家庭成长氛围几乎影响一个人的终身成长。
此时的自己对中国传统意义的“香火”一词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中国传统意义的香火是指:续家谱,而家谱中多指男性,同时中国实质是父系社会,男子才能传承家业,才能具有祭祀祖宗的权利,实则是雄性文化的传承。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时代的不断发展。在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几乎所有的媒体、文章、视频、书籍都在宣导着女性要 独立、自由、平等、坚强。这些正能量满满的尖锐词语。女权逐步大化的背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随处可见的。女性很难做到家庭和事业双重兼顾,倘若侧重点在事业上,那么女性原本的天职相夫教子也就随波东流了。倘若侧重点在“相夫教子上”。那么似乎又和社会人群脱节,甚是矛盾。生存总是艰难而不易的。女性的崛起也让男性原本独大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他们在社会和家庭的地位都摇摇欲坠。让社会男性逐步女性化。女性走向男性化的案例不在少数。究竟是什么导致如今的这种状况呢?或许是时代的产物,或许是人类走向更高文明中的必经之路吧。
总之这高深的问题我是没有办法思考和解决了。我能做的不过是管好自家“二亩地而已”,“恒河猴”实验堪称史上最邪恶的实验之一,同时也证明了“母爱的本质和意义”。作为母亲的我能做的就是承接父辈们留给我们“待人接物的态度,使用勤劳的双手,自强不息的精神”继续延续下去。小朋友迈入了社会的第一步已经开始,她要学着逐步离开我们。学习生存的技能和本领。而我也要学习着如何带领他们跟随他们成长脚步的同时保持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 香火“在中国的寓意中代表着生命的延续,而此时我所理解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传承,一种生存技能的传承,一种为人本分的传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