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鉴赏大辞典精粹版 2 虞世南-赋得临池竹应制

全唐诗鉴赏大辞典精粹版 2 虞世南-赋得临池竹应制

00:00
05:44

第2首虞世南-赋得临池竹应制

赋得临池竹应制

葱cōng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xiè谷①,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诗中的注释】

①嶰xiè谷:昆仑山北谷名。

涟漪lián yī,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常用作比喻心里细微的活动。

葱翠cōng cuì,指草木茂盛青翠。

应制yìng zhì 指奉皇帝的命令而写作诗文。

梢云shāo yún,高云或瑞云。

弯曲(跟“直”相对)

 qì 1.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等黏合2.台阶,

牖yǒu窗户

婆娑pó suō 飘散舞动的样子。

【赏析】

《赋得临池竹》原诗出自于唐太宗之手,因为诗中的一些引用和比喻并不恰当,而当时虞世南在太宗身边,察觉到了此中错处,因而吟出本诗来予以纠正。

太宗原诗为:“贞条障曲 qì ,翠叶贯寒霜。拂牖yǒu分龙影,临池待凤翔。”这是一首咏物诗。太宗在作此诗时,因为处于盛夏,他见窗外竹美,有感而发,将竹子的物性和姿态夸奖一番,还效仿古人常用典,称竹影形似龙。古诗中常将竹子与龙相联系,所以太宗也用了这个典故,在诗中隐隐显露了自得之意。

结果此诗的第二句却犯了错误,因为太宗写了翠竹耐寒的品性,而在盛夏用这种比喻实在不妥,虞世南不便直说,只有应制一首,暗示太宗比喻用错。

《赋得临池竹应制》第一联“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云质”意为品质,这句话的意思是,翠竹的品性清高,如同云一般洁白,映照在清池当中。第二联“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讲,一阵风吹来,吹皱了一池春水,竹子在风中婆娑pó suō 的样子于水中呈出倒影。这两联一讲高处——竹梢如云,一讲底处——水影荡漾。一高一低相映成趣。

在第三联“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中,虞世南也像唐太宗一样,引用了龙的意象,描写龙鳞和凤翅激起谷中深水的涟漪,通过涟漪再与第二联竹影涟漪相联系,巧妙地把龙和竹影两种意象的关系建立起来。在这一联当中,虞世南是在向太宗展示龙、风、竹影该如何适当过度。直到最后一联“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中,他说,想要知道竹子的耐寒性,只有等到三冬腊月经过考验才能知道,而不应该像太宗那样,在夏天就赞竹子的坚韧耐苦。

竹本为温热地区的植物,枝杆挺拔,身形修长,四季青翠,可凌霜傲雨,倍受古人喜爱,今人也多有喜竹者。在古代,竹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因能耐寒的植物多有坚韧的含义而受人青睐。

古今庭园中几乎无园不竹,竹影婆娑的姿态更是被古人极尽赞美,入诗入画,显其清秀绝伦,太宗因此一时兴起,作《赋得临池竹》。而虞世南这首应制诗是站在老师的角度纠正太宗,虽然用意是好的,用词亦比较隐晦,但是已经露出些许得色。如果太宗稍有微词,虞世南的顶戴恐会受到动摇。但同时也说明,虞世南才情可嘉,受到太宗的喜爱,所以才敢肆言。

赏析中的注释

弯曲(跟“直”相对)

 qì 1.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等黏合2.台阶,

牖yǒu窗户

婆娑pó suō 飘散舞动的样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WSZ2009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 阑珊6

    很好的汲取营养的有声书。

  • e5oe8jdmfbkx3pdpw5wp

    本节目很好,听之受益颇多。

  • 寻常居主

    订阅了是不是收费啊?搞不明白,还请多多指教。